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秀5篇
小编精心整理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希望这份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古诗问文高度概括、精练含蓄的特点,以及时代的变迁,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用一个词来形容荷花或荷叶。(课件出示:荷花、荷叶)
2、同学们说得多美呀,我们一起去西湖看一看吧。(课件出示:荷花录象)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最想干什么?
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和你们一样看到那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古诗)
二、学习古诗
1、自读古诗,读正确。
2、指名读古诗。(男女各一)。
3、那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4、还有那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我们第一次和这首诗亲密接触,就有不小的收获,再来读读,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三、再次学习交流。
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三个)
在知道诗的大致意思后,我们也只是知道了个大概,学了点皮毛,假如我们再深入研究,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四、深入研究学习。
1、你还想深入了解些什么?
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心情怎样?
2、就近找学习伙伴讨论。
反馈交流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同学们你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那些词句写出了西湖的美,把它读得特别好,那些词句写出了对友人的眷恋,也把它读好。同桌试试吧。
3、看着这满湖的荷花,你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
4、整首诗美美的,又带有一丝淡淡的离愁的读一读。(配乐)
5、背下来行吗?试试吧!
自背两人比赛背男女生对抗赛
五、以前也曾学过一首写荷花的诗是什么?(课件出示:小池)]
1、这两首诗有什么不一样?
2、你喜欢那一首,为什么?
六、西湖是世界闻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自古以来,描绘西湖美景的诗很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七、这些诗是我们古代先辈为我们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也来学学古人,用我们自己手中的笔,来夸夸我们的杭州西湖,写一两句诗。老师已经拍下了几张西湖的照片,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照片)
选其中的一幅照片写,五言或七言都可。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反馈交流。
八、总结:愿我们杭州西湖越来越美。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7个生字:"洛、杉、矾、墅、卢、辗、篱"。积累"竹篱茅舍、高堂华屋、辗转数地"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富翁和热拉尔所说的话。能根据提示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3、初步懂得有了亲情、有了爱才有真正的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家
说说你的家。
2、出示:家,
有时在竹篱茅舍,
有时在高堂华屋,
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
3、出示课题:家是什么
二、整体感知
1、课文讲了两个真实的故事。板书:故事
2、出示富翁和热拉尔说的话,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他们俩为什么这么说。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来。
三、学习生字词语
洛杉矾:这是美国西部的城市。
卢旺达:位于非洲中东部的内陆国家。十多年前,非洲小国卢旺达发生了持续三个多月的种族灭绝大屠 杀。先后有100万人被杀,100多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课文中写的故事就发生在卢旺达内乱期间。
别墅:独幢,占地面积比较大,那里可能是绿树成阴,可能有高大的厅堂,装饰得精美华丽的屋子。我们把它称为——“高堂华屋”。板书:高堂华屋
竹篱茅舍:用竹子搭的篱笆,用茅草盖的屋顶。形容房子非常简陋。
辗转数地:就是到过很多的地方。
四、深入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个故事。
1、出示课文第一节的内容。
2、富翁住的是别墅,人住在里面会感到怎么样?
3、富翁为什么那么说呢?仅仅是因为喝醉了吗?轻声读读第二节,从中找原因。
4、课文的第一节先写了一个故事,第二节是作者对这个故事发表的一些看法、感受,这就是议论。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事情的原因。
5、当我们理解了富翁的感受之后,再读第一一节,读出感受。
6、出示:家,
有时在竹篱茅舍,
有时在高堂华屋,
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
(二)学习第二个故事。
1、出示课文第三节。
2、自由读,思考:在战争中,热拉尔失去了什么?
3、再读,思考:热拉尔"悲"的是,他"喜"的是。
4、热拉尔终于又找到了女儿,从此以后,他们父女俩又可以在一起怎样?
5、用上"绝望辗转数地悲喜交集",讲一讲热拉尔的故事。
五、拓展激情
出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春望》
独在异乡为异容,每逢佳节倍恩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恩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3】
一、设计理念
“教材只是个例子”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并学会用“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习伊索寓言,并且迁移运用这种方法,为《蚂蚁和屎壳郎》编写寓意,实现“为迁移而教”的目的,让学生初步掌握学寓言的方法,从而打开学寓言的一扇大门。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掌握“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好三则寓言的寓意。
2、通过故事与寓意之间的比较回读、仔细品味,体味寓言中蕴含的寓意,尝试为《蚂蚁和屎壳郎》这则伊索寓言编写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梳理归纳
1、屏幕阅读《伊索寓言》相关背景资料,汇报交流:得到了哪些信息?及时总结。
2、引入课题。
3、自由朗读,整体感体课文,要求:读准、读通三则寓言故事。
4、汇报读书后的感受,随机归纳梳理。
预计学生会汇报
(1)故事内容简说。
(2)对角色的评价。
(3)对寓意的个性理解。
过渡语:读了这测寓言,大家已经基本了解了故事内容,但这还不够,学寓言,不仅要读懂内容,还要理解寓意。
(二)找准寓意,初步理解
1、快速默读寓言故事,把寓言中表明寓意的相关语句划出来。
2、交流汇总投影出示三句寓意:都在文末,点睛之笔(精练、概括)。
3、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寓意、提提问题。(提醒:抓关键词)
过渡:这些语句都表达了几则寓言的寓意,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放回文中,用心默读思考:寓意是怎么从故事中得出来的?试着找找故事与寓意的联系。
(三)抓住联系,深入体悟
1、默读第一则《狐狸和葡萄》,自主找故事与寓意之间的联系。
2、指名读故事,齐读寓意,反馈交流。
3、教师随机小结点拨。
4、小结方法: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寓意是怎样与故事联系起来的?
5、齐读寓意,强化感知。
6、自主尝试,运用方法学《牧童与狼》、《蝉和狐狸》。
7、反馈交流,随机点拔,发现、梳理后两则寓言的故事和寓意的有机联系。
8、再次小结方法,读寓意。(寓意是紧密联系故事,从故事中精心提炼出来的,与故事密不可分、水乳交融)
9。教师出示从另一个角度提炼的《蝉和狐狸》的寓意:“一个居心不良的人,不管用多少花言巧语来掩饰自己的阴谋,总有一天会被人识破的。”
请学生运用方法评议。
过渡:《伊索寓言》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得出道理的,在语言的最后用依据精练的话点名寓意。这是伊索寓言的特点。
(四)迁移方法,尝试概括寓意
1、为从《蚂蚁与屎壳郎》写寓意。
2、交流、评比优化
3、教师出示下水文,师生评议。
(五)作业
运用抓联系的方法,拓展读《伊索寓言》
敢于挑战,尝试个性化理解寓言故事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媒体:投影片录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初读古诗。
1、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谁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几首诗?
指名交流
2、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他的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幻灯出示该古诗
3、师范读
4、自由读,读准字音。
5、齐读,指名读。
6、揭题25黄鹤楼送别
7、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好生字。
(2)读顺课文
(3)理解课文大概内容,思考上述提出的问题。
2、检查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出示词语
烟雾、迷蒙、繁花似锦、饯行、飞檐、凌空、远眺
敬仰、誉满、天下、伫立、脍炙人口、凝视
a、指名读,师纠正字音
b、齐读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评价指出优缺点后齐读。
(5)读后初步回答上述提出的问题。
三、识记、书写生字
1、投影生字
2、指导识记方法和书写注意点
“孟”字,上下结构,弯钩起笔和出钩处直线对齐。
“饯”字与吃食物有关是“食”字旁。
“酒”字已在生活中认识,书写时区别于“洒”
3、根据学生提到的字进行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字(师巡视纠正写姿)
四、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
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媒体:
收录机配乐录音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25黄鹤楼送别
2、首先我想请同学把时间、人物、和事情放到题目中去,把题目更具体化。
(指名说)
3、在李白为孟浩然送别的过程中诞生了一首千古传诵的古诗。(出示诗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看看针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问题要问?交流
二、精读课文
过渡: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文录音,听的时候注意力集中,老师相信大家能在课文中寻找到答案。
1、听课文录音,思考刚才提出的疑问?
2、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遍课文,现在拿起手中的笔,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课文内容圈画出来。(学生动手圈画)
3、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找到的答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小组讨论,师巡回指导)
4、针对第一句诗句,你解决了哪几个问题?
(1)故人“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为“故人”?
(2)“烟花三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板书:景
你从哪里知道的?
(幻灯出示画面及第2段内容)
景色美不美?你能把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吗?
(3)“下”是什么意思?
(4)自己把诗意说一下。
5、在美丽的春景中,老朋友要分离了,也许以后再也见不着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如何呢?
6、指名回答板书:依依惜别
随机出示第2节
7、自己试着读一读,看看谁能把他们当时这种依依惜别的感情读出来。
指名读,学生评价,齐读
8、下面一段是他们的话别。板书:话
老师想请同学起来表演,表演前,请你们先把两个人说的话读通顺,然后,同桌分角色读。开始。
9、学生自由练读,表演。
10、下面我们要招聘小演员了,谁想演李白?
a、你想演李白,那请你读一下李白的话,大家认真听,待会儿我们大家来评评看,是不是合格?(学生读)
b、评价
c、好,你为什么用这种语气读?哪里看出?
d、不好,为什么?你能读得比他好吗?(确定小演员)
e、下面要挑选演孟浩然的同学。(出示孟浩然的话)读读孟浩然的话,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f、“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什么意思?
g、谁来把孟浩然的话读好?指名读
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这样,你们先练一遍,我们其他同学站起来,自由结对,你们也来练一练。
表演前,下面的同学有什么宝贵的经验要告诉这两位同学?给他们指点一下。
开始表演。
11、刚才我们主要解决了第一句诗句,下面我们看第二句诗。
12、指名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3、这句话,谁能用书上的话来解释?
14、指名说出示第4小节
15、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6、看图片,练读,指名读,齐读。
17、这时候李白会在心中对孟浩然说些什么呢?板书:行
18、此时此刻,李白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脍炙人口的名诗。引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回顾全文,总结
1、大家看黑板,这篇文章从景、情、话、行四个方面体现出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
2、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这首送别诗,你们课后还找到其它送别诗呢?(交流)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3、用“暂时”、凝视“造句。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5】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了解牛的吃食特点。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抓住文中描写青头的词句进行理解、体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青头临危不惧,解救红头所表现出来的朋友间真挚的情感。
2、激发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
2、体会青头与红头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开门见山,提出本节课学习内容。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4、教师梳理问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分段指名读课文。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5、教师强调识字难点。
6、学生齐读词语,巩固识记。
7、回到文中,同桌一起读课文。
三、读文解疑,整体感知
1、谁在牛肚子里旅行?
2、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
(1)学生默读课文1—4自然段。
(2)指名反馈。
(3)引导体会红头的意外遭遇,始料不及。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3、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5—17自然段。
(2)从文中画出说明红头所在地点的语句。
(3)引导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将以上各句连起来,来介绍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四、总结课堂,了解牛吃食的特点
1、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4—17自然段。
2、说说:从红头的旅行过程,你还发现牛吃东西时有什么特别的表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说说: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2、导言:这是多么可怕的一次旅行,红头能顺利回来,离不开谁的帮助和鼓励?
二、再读课文,了解青头对红头的帮助和鼓励
1、学生默读课文5—17自然段。
2、找出描写青头帮助、鼓励红头的语句,进行朗读、体会。
(1)指名反馈找句子。
(2)练习说话:当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时,青头……;当红头被吞进牛肚子里时,青头……;当红头感到悲哀沮丧时,青头……;当红头
重新来到牛嘴里,但已经不能动弹时,青头……;当红头流着泪感谢它时,青头……
(3)组织谈话:从青头的所作所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三、总结想像,拓展延伸
1、总结: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可真是个奇迹啊!
2、引导想象:当红头从牛肚子里出来后,还会对青头说了些什么?
3、拓展:你能试着讲一个有趣的历险故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