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游戏公平教学反思
第一篇:2015游戏公平教学反思
2015游戏公平教学反思
第1篇:《游戏公平》教学反思
1、创设让学生易接受的学习情境。本节课,我展现了鲜活而生动有趣的学生学习过程。《游戏公平》这一内容富有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了"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而游戏一直是孩子们喜欢的话题。好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于是,我就想,何不顺应这一天性,让这一内容真正从生活中来呢?所以从一开始,我就创设了今天我们是来玩游戏的氛围。这样子,学生兴趣盎然,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 而良好的开端只是成功的一半,创设了吸引学生的情境后,接下来,如何让学生真正在"玩"中学呢?
我借用教材提供的小明,小华下棋的情境,决定谁先走的情境,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想想有什么办法来决定谁先走。学生这时非常活跃,想出了很多办法,如抽签,掷硬币,石头剪子布等,这个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利用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接着顺理成章出现笑笑的方法:"大于3点小时先行,小于3点小华先行"你们觉得这个办法好吗?公平吗?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时间上我安排了一些时间给学生说,让他们体会笑笑的办法是不公平的。通过这种讨论的方式,学生很容易接受新知,因为他们对游戏感兴趣,故而全身心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
2、本课的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体验性的特点,因此我注重让学生亲自从事试验,引导学生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生在之前的提问中提到了掷骰子、掷硬币的办法,这正和笑笑、淘气的办法一样,因此顺势组织学生讨论方法是否公平。因为学生要亲自通过实验,他才能有更好的体会。这个活动做到了人人参与,也为课堂教学节约了时间,教学也更有效。通过讨论以及我出示的数学家的科学实验,得出掷硬币是公平的,学生从而了解到所谓游戏公平,要做到等可能性,即输赢的机会一样。
3、安排有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学习致用。在学生收获新知的时候,我进行了一些相应的练习。第一个层次,学生能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第二层次,学生能通过新知修改不公平的游戏规则。第三个层次,学生会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第四个层次,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我的目的是想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既让学生巩固新知,又能更好的把新知运用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去。
总的感受,通过授课,我认为组织活动要由浅入深,通过"提出问题——开展辩论——得出结论——试验验证——分析数据——修改规则——自己设计新游戏规则"让学生充分参与的活动的全过程,逐步加深学生对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公平性的体验和感受。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真知来源于实践,要用事实来说话,试验起到了验证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当然,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进行一系列的活动中,都不能忘了要适时进行全班的交流,大家把自己的想法进行充分的表达,老师不要搞一言堂,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要更高些。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引导者,及时抓住学生精彩的生成,让课堂变得更精彩有效。 第2篇:《游戏公平》教学反思
《游戏公平吗》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节是对上册中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通过经历猜测、试验、分析试验结果、验证等活动,让学生从中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一、"游戏"公平,游戏的趣味性。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探求游戏中的数学问题——公平性(可能性)问题。我在课堂中精心设计游戏,让孩子在活泼生动的游戏中发现数学问题。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以没有规则的游戏引入,让学生感受游戏规则的必要性;以不公平的游戏无法进行,让学生发现游戏公平原则的重要性;让学生主动寻找选择操作者的公平方法;以确定硬币的正反面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抛瓶盖的游戏来进行实践验证;以开放性非常强的扑克游戏,让学生确定比较公平的游戏规则。整个过程以游戏为主线,让他们真实地玩游戏,切实地解决游戏中的问题,感受游戏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在游戏中学习。
二、游戏"公平",突出游戏中的可能性。 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公平性),是这节课的重点。而对于可能性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几个学期的学习已经具有相当的分析能力。因此,这节课把目标
定位于在游戏中用已有的可能性知识,解决游戏中的不公平问题,验证对于可能性大小的分析,利用对于可能性大小的分析设计公平的游戏,把游戏中的可能性这一数学问题突显出来,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游戏公平",展现数学活动的全面性。
"游戏公平",是一个数学实践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其数学精髓不是直接呈现的,其对于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是那么单一,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必要,因此,我把课堂教学目标的外延扩大,在教学设计中没有拘泥于传统教学,特别重视解决问题的教学这一细节,展示问题解决的全貌。比如,在怎样公平地选择操作者中,注意对提供方法的选择——选择节约时间、简便易行的方法;在验证瓶盖游戏的公平性中,注意对于实验次数选择的分析(实践证明,这也是必要的),注重偶然性对于验证工作影响的分析,融合统计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对于学困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不善于总结,而我在教学当中没有很好地给予引导,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一定注意。 第3篇:《游戏公平》教学反思
《游戏公平》这节课属于概率的一个内容,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已尝试定性描述及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基础上,通过"掷硬币"、"玩转盘"、"掷骰子"等游戏活动,讨论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并亲身试验,验证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和等可能性;能自己尝试设计使双方都公平的游戏。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感受,从而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一节课下来,有几点感受:
1、本节课,我创设了玩转盘的游戏情境,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要想一个使双方都公平的游戏方法!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适时让学生设计转盘,使游戏公平。有了公平的转盘还要有公平的游戏规则。这时出现笑笑的方法:"大于3点学生先行,小于3点老师先行"你们觉得这个办法好吗?公平吗?这样,学生因为对游戏感兴趣,故而全身心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
2、本课的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体验性的特点,因此我注重让学生亲自从事试验,引导学生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组织活动由浅入深,通过"提出问题——开展辩论——得出结论——试验验证——分析数据——修改规则——自己设计新游戏规则"让学生充分参与的活动的全过程,逐步加深学生对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公平性的体验和感受。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真知来源于实践,要用事实来说话试验起到了验证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3、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课,我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机会,创设基于师生交流、互动的教学关系,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根据教学内容和问题情境,适时地引进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每个学生有明确的分工,有充分的合作学习的时间,以提高合作效能。本课的一系列活动,都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不断提高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教学反思:
《游戏公平》这节课上完后,我积极地进行了反思。
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完成,学生能够分析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认识到了事件的等可能性,并且会制定出公平的游戏规则,而且学生在课堂中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获得了知识的提升。
本节课是一节活动类型的数学课,现在的数学提倡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本节课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本节课中,课的开头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对学生的石头剪子布游戏进行了录象,充分拉近了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其次教师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掷骰子、掷硬币、石头剪子布、转转盘)让学生体会到了游戏的公平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各种分析和游戏活动中,学生理解了掷骰子、掷硬币、石头剪子布、转转盘等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所在。并且用到了1/3,50%等方式分析可能性非常到位。这是五年级才学习的知识。最后学生能制定公平的游戏规则。教师对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商店抽奖活动、奥运会体育比赛活动等内容,对知识进行了较好地延伸。学生在游戏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在最后的环节设计时,学生开始玩游戏,学生的热情极高,以至下课铃响了,学生都沉浸其中,教师此时又不忍打断孩子的游戏,所以可以在教学时间上再压缩一些,让学生有充分的游戏活动时间。同时由于班上人数众多,有的学生举手了但没被叫到,教师提问学生的面应设法再广一些。 第4篇:游戏公平反思
今天看了一堂华应龙老师《游戏公平》的课,启发很大。
游戏公平这一内容富有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了"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而游戏一直是孩子们喜欢的话题。好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他首先以自己生活中的故事作为引入:父亲和儿子通过啤酒瓶盖的正反决定谁去看奥运会男篮决赛,这个办法公平吗?这样子,学生兴趣盎然,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
而良好的开端只是成功的一半,创设了吸引学生的情境后,接下来,如何让学生真正在"玩"中学呢?结合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并用它去判断规则是否公平;学会设计公平的规则)华老师让学生在小组内抛10次啤酒瓶盖,记录正面、反面朝上的次数,小组汇报试验数据及推断结果时有的组认为这个方法好,有的组认为不好。为了全班能得出一个结论,学生建议把全班的数据都统计起来,结果发现由于正面重反面轻,正面的次数比反面的次数少得多,因此得出用啤酒瓶盖决定谁去谁不去是不公平的。这个游戏让学生感受到数据的随机性的同时期,又利用全班实验数据推断出了事情发出的可能性。很好的诠释了数据随机性的两层含义: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统计的数据是不同的,但只要有足够的数据我们就能得到一个规律。
在这节课里华老师还设计了另一个游戏:掷骰子。华老师准备了两种骰子:一种是均匀的一种是不均匀的,但不知道哪种是均匀的哪种是不均匀的,
1、
2、3组是一种骰子,
4、
5、6组是一种骰子,每个小组各抛15次,统计1点和6点的次数。统计结果是
1、
2、3组是1点33次,6点38次;
4、
5、6组是1点31次,6点14次,学生发现
1、
2、3组的骰子是均匀的,
4、
5、6组的骰子是不均匀的。因为华老师将
4、
5、6组的骰子上的6点加重了。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体会到只抛一次就公平的话,掷骰子是一种好的方法,但是要有一个前提,骰子必须是公平的,这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游戏的公平竞争 的含义。 学生在自己的游戏中遇到问题会自主去探究,去寻求解决的办法。因此,游戏后,当老师问学生"设计规则时考虑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时,学生都能知道要让"规则公平",并进一步认识到只有规则公平,游戏才会公平。这样,"玩"中有所学就充分发挥出来了――学生在"玩"中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这节课通过多种游戏活动让学生知道游戏结果可能是不公平的,公平的是结果的等可能性,学生不仅感受到游戏公平的含义,还感受到数据统计的价值和随机现象的特点。 这样的设计让这节课闪动着精彩,而且,在本课活动进行中,由于老师没有大声宣布红队制定的抛硬币的规则,而引起学生争论公平与否的环节,正是学生玩中有所思的体现。我适时捕捉这一课堂生成,相机点拨引导,让这一意外增添了课堂的精彩。 第5篇:游戏公平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内容,探求的是游戏中的数学问题--公平性(可能性)问题。
整个过程以游戏为主线,让他们真实地玩游戏,感受游戏规则的必要性;发现游戏公平原则的重要性;主动寻找选择操作者的公平方法;确定比较公平的游戏规则。切实地解决游戏中的问题,感受游戏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呈现出游戏的趣味性 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公平性),是这节课的重点。而对于可能性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具有相当的分析能力。因此,为把游戏中的可能性这一数学问题突显出来,这节课把目标定位于在游戏中用已有的可能性知识,解决游戏中的不公平问题,验证对于可能性大小的分析,利用对于可能性大小的分析设计公平的游戏。
"游戏公平",是一个数学实践活动,因此,把课堂教学目标的外延扩大--全面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非常必要。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特别重视解决问题的细节,展示问题解决的全貌。比如,在验证瓶盖游戏的公平性中,注意对于实验次数选择的分析(实践证明,这也是必要的),注重偶然性对于验证工作影响的分析,融合统计的知识,确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6篇:《游戏公平》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属于《概率与统计》范畴,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可能性的大小,平时生活中也经常玩一些游戏,对游戏公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此,教材在编写上注重了活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游戏公平的学习,加深孩子们对事件发生等可能性的认识与理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可能性大小的计算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现在思考我设计的活动,很多是不严谨的。例如:情景引入时所采用的摸球游戏(初步体验游戏的公平性)
1、老师盒子里装有一些球,想不想进行一次摸球比赛? 课件出示比赛规则:
(1)全班分为两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男、女生各派10个代表摸球。 (2)每人各摸1次,摸到白球多算女生赢,摸到红球多算男生赢。 (3)其余学生记录每次摸球的结果。 选出男女生各10人,比赛开始
2、谁赢了呀?女生真不简单,祝贺你们取得了胜利。男生有话要说吗? 男生:不公平
3、你怎么觉得游戏不公平?
4、我们来看一看到底是什么情况?(把袋中球倒出来给学生看:红球多、白球少)如果再摸下去,结果会是怎样的呢?为什么?
生1:还是会摸到白球生2:可能会摸到红球,但是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5、男生想说些什么吗?
6、怎样的游戏是公平的、合理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板书) 思考:我认为这个环节时多余的,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会判断游戏规则的不公平性,并且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其实学生时有这种不公平的游戏经验的,没有必要再课堂上花费时间让学生感知已经有的经验,可以直接引入。
我认为我在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所进行的两个掷骰子的游戏比较好,能够让学生真切的对比不公平的游戏规则和公平的游戏规则所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但唯一的遗憾之处在于这节课,我没有把学生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知识。
第二篇:《游戏公平》教学反思
前些天,在教委组织的公开课大赛中,我执教了《游戏公平.》这一数学教学活动。
《游戏公平》这节课属于概率的一个内容,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已尝试定性描述及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基础上,通过“掷骰子”、“掷硬币”、“玩转盘”等游戏活动,讨论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并亲身试验,验证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和等可能性;能自己尝试设计使双方都公平的游戏。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感受,从而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一节课下来,有几点感受:
1、创设让学生易接受的学习情境。本节课,我展现了鲜活而生动有趣的学生学习过程。《游戏公平》这一内容富有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了“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而游戏一直是孩子们喜欢的话题。好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于是,我就想,何不顺应这一天性,让这一内容真正从生活中来呢?所以从一开始,我就创设了今天我们是来玩游戏的氛围,同时创设了送礼物的游戏活动,并以它为主线来进行教学。这样子,学生兴趣盎然,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
而良好的开端只是成功的一半,创设了吸引学生的情境后,接下来,如何让学生真正在“玩”中学呢?
我借用教材提供的小明,小华下棋的情境,决定谁先走的情境,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想想有什么办法来决定谁先走。学生这时非常活跃,想出了很多办法,如抽签,掷硬币,石头剪子布等,这个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利用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接着顺理成章出现笑笑的方法: “大于3点小时先行,小于3点小华先行”你们觉得这个办法好吗?公平吗?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时间上我安排了一些时间给学生说,让他们体会笑笑的办法是不公平的。通过这种讨论的方式,学生很容易接受新知,因为他们对游戏感兴趣,故而全身心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
2、本课的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体验性的特点,因此我注重让学生亲自从事试验,引导学生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生在之前的提问中提到了掷骰子、掷硬币的办法,这正和笑笑、淘气的办法一样,因此顺势组织学生讨论方法是否公平。因为学生要亲自通过实验,他才能有更好的体会,所以我在课前让学生展开了掷骰子、掷硬币的实验。每个学生掷硬币20次并记录实验的结果,在课堂中,学生就可以通过数据来分析自己的观点,从而避免了浮于表面的讨论。这个活动做到了人人参与,也为课堂教学节约了时间,教学也更有效。通过讨论以及我出示的数学家的科学实验,得出掷硬币是公平的,学生从而了解到所谓游戏公平,要做到等可能性,即输赢的机会一样。
3、安排有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学习致用。在学生收获新知的时候,我进行了一些相应的练习。第一个层次,学生能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第二层次,学生能通过新知修改不公平的游戏规则。第三个层次,学生会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第四个层次,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我的目的是想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既让学生巩固新知,又能更好的把新知运用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去。
总的感受,通过授课,我认为组织活动要由浅入深,通过“提出问题——开展辩论——得出结论——试验验证——分析数据——修改规则——自己设计新游戏规则”让学生充分参与的活动的全过程,逐步加深学生对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公平性的体验和感受。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真知来源于实践,要用事实来说话,试验起到了验证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当然,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进行一系列的活动中,都不能忘了要适时进行全班的交流,大家把自己的想法进行充分的表达,老师不要搞一言堂,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要更高些。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引导者,及时抓住学生精彩的生成,让课堂变得更精彩有效。
第三篇:《游戏规则公平性》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的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操作、比较、交流、归纳等教学活动。秉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订为自己总结出的“新知猜想——自主探究(活动验证)——巩固内化——拓展延伸”的四步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尝试体验,我采用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验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互动有可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一、加强实验操作活动,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
实验不同于简单的游戏活动,需要讲究策略。只有那些调动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实验,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本节课中,我着力让学生在有效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发展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是在动手实践、动脑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发现游戏的公平性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等可能性)之间的关系,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会得到发展。
二、立足实际,创造性地用教材教。
本课学习的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已有不同程度的体验,为此,我能尊重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民主、自由的空间里探索,主动建构知识。
这一环节我将活动设计成三个层次。首先教学教材中的例题,在处理这一部分时,我打破了教材的原有编排。学生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学过如何去判断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如果在这里按照书上的方法直接让学生看到4个红球和2个黄球,学生就能够马上判断出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再去做实验验证猜想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并且由于事先已经知道了游戏的结果,学生的游戏热情也不会太高。因此在这里我:先不告诉学生袋中球的个数,让学生根据游戏出现的结果进行合理地猜想,使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接着问学生:“那你认为怎样修改这个游戏规则,就使游戏公平了呢?”让学生在小组里尽情的讨论交流,这里学生应该能想到多种方法。这时引导学生比较得出:只要红球和黄球的个数相同就可以了。最后学生分小组自己选择游戏规则进行操作,这里要加强游戏的分工与合作的指导,否则学生会在无序的分工与嘈杂的合作中探究,学生容易失态、场面也易失控。
三、重视比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比较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理解概念,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事物或概念间的内在联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节课中能合理的安排比较。如对两次摸球活动结果学生进行对比讨论:放得个数相等,输赢的机会就相等了,你通过两张统计表发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想法。这里的设计意图是:首先在前两个层次让学生领悟游戏规则决定了输赢可能性的大小。再在后两个层次体验规则公平后,在可能性差不多的情况下,仍有输赢,这就要看运气了。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地理解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同时也使学生对“等可能性”的理解更深刻。
第四篇:游戏公平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执教者:王荣建
教学内容:北师大教材5年级上册89页—90页“游戏公平”。 教材分析: 随机现象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同样的试验,其试验结果不确定,以至于在试验之前无法预料哪一个结果会出现;但大量重复试验,其结果会出现一定的规律。可能性学习的一个首要目标是使学生不断体会随机现象的特点,而这需要学生亲自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不断体会。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尝试定性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第二学段中学生将进行一些简单的可能性大小的计算。但教材没有马上进入计算,而是抓住“可能性相等”这一重要概念,通过游戏活动加深对它的理解,为五年级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按指定的可能性大小设计方案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 在概率方面,学生对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有初步体验;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做出描述。特别是在
三、四年级时学习可能性,已经接触过抛硬币和转转盘等,对分析可能性大小有一定的经验基础。这都为这节课体验等可能性,分析判断规则的公平性,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根据生活经验和试验数据,判断简单的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 能根据球的个数计算可能性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摸球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进一步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直观感受。
教学重点:
1.体验、分析、判断规则的公平性,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
2.能根据球的个数计算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摸球游戏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板书课题,出示幻灯片。
二、带着问题分组摸球游戏,感受可能性。
游戏
一、在纸箱里有3个黄球和3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完全相同,从中摸出1个球。
①摸出哪个球的可能性大些?②摸出黄球的可能性是() 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是 ()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统计板书
3、讨论得出结果,可能性一样
游戏
二、在纸箱里有6个黄球和3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完全相同,从中摸出1个球。 ①摸出哪个球的可能性大些?②摸出黄球的可能性是() 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是 ()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统计板书
3、讨论得出结果 ,黄球可能性大
游戏
三、游戏
二、在纸箱里有6个黄球、3个白球、1个红球,它们除颜色外完全相同,从中摸出1个球。①摸出哪个球的可能性大些?②摸出黄球的可能性是() 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是 ()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统计板书
3、讨论得出结果 ,黄球可能性大
三、小组根据教师板书的数据,讨论各种可能性的大小,能否用一个分数表示。
四、设计公平的摸球游戏并玩游戏
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3分之一的游戏,
1、汇报设计方案;并说设计的想法;
2、教师引导更正
五、智勇大闯关:
师:既然大家都知道可能性相等的情况下,游戏才公平。那么现实生活中还有那些事情你能用到我们今天学的知识吗?
课后反思:
1、本节课整体设计的思路是力求达到务实,高效,整个环节设计清晰科学,课前也让学生做了大量的准备,如分小组准备了纸箱、各种颜色的乒乓球、骰子等,主要是想让同学在做准备的过程中预习知识,带着问题学习新知识,在这点上做的很成功;
2、课堂氛围活而不乱,学生学习兴趣和经历学习的过程都做的很好;
3、拓展创新的思路很好,就是请同学们设计一个3分之一的可能性;很多同学能够用不同的表现方法,不同的角度设计出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方案,创新思路得到拓展,思维得到碰撞收到好效果;
4、不足的是:由于课前准备时的粗心,准备的表数量不够,导致这两个循序渐进的环节给少了一个;语句还存在罗嗦和重复的现象,导致本课在环节的衔接上打折扣,流程不够流畅,课堂的实效和高效性降低啦;
2011年1月4日
第五篇:《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教学反思
新渡小学:韦钰
《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苏教版教材第七册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并能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学生在
二、三年级已学习过《可能性》,理解了“可能”、“不可能”和“一定”,并知道了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本节课在活动中,能正确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初步学会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体会,使学生联系实际问题,初步学会用可能性的知识预测简单游戏的结果。同时,这部分知识也是学生到六年级学习求可能性大小的基础。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感受较深的有以下二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件我始料未及的事。学生在做摸球游戏,规则是:袋子里放相同数量的白球和黄球,每组学生轮流摸,共摸20次。根据概率,学生摸到白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最“合理”的情况是摸到10次白球,10次黄球。事实上不可能都是这种最“合理”的情况,不过一般应在10次上下小幅偏离。但在几组学生摸的结果中,却有三组学生的结果是最“合理”的情况:一组摸到白球20次,黄球0次;另一组摸到白球16次,黄球4次。在备课时我虽然也想到可能会出现此种情况,但却未对出现后应如何应对做好预案,导致在课堂上出现这一局面后有点手足无措。因此,一名教师必须充分设想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可能情况,并提前对此做好预案,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应付自如。同时,教师也要增强教学机智,要善于处理课堂突发问题,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
三、加强学生设计完整游戏规则的能力
在此前执教四年级的《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后,发现学生虽然已会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但如何自己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还是掌握得不好,有一些学生对于规则的描述不清晰、不完整。所以这次教学时,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让学生写规则的环节,使学生对于“规则”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有利于他们今后对规则的规范描述。
除上述以外,这节课我认为还有一个不足之处是:活动有余,秩序不足。由于本节课有好几个摸球游戏,课堂上学生对于游戏的热情较高,部分学生游戏结束还意犹未尽,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