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论文 高考历史复习建议(整理)

高考历史复习建议(整理)

高考历史复习建议

第一篇:2019高考历史复习建议

历年高考高考历史高考历史复习建议

高考历史复习建议(整理)

。。

.

.

。。

.

.

09高考历史复习建议

作者:陈天宁

针对2009年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高三历史复习首次进行的这一情况,根据国家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综合我市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对我市高三历史复习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高三历史复习整体安排:

1.第一轮教学要求:在2009年1月10日之前完成《高中历史必修一》、《高中历史必修二》、《高中历史必修三》、《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的教学内容的复习。复习的类型为专题单元复习。2009年2月10日至28日完成《高中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

争与和平)模块的教学任务。

第二轮教学要求:在2009年3至4月进行,集中完成历史必修一至必修

三、历史选修三至选修四的通史型的复习。复习的类型为通史型教学。

第三轮教学要求:在2009年5月进行,集中完成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的强化补缺,进行文科综合复习,完成历史选修一和选修六模块的复习。复习的类型为跨学科综合和时政热点的辅导、考一类高校的学生自选模块复习的强化训练。

2.历史学科统一测试安排

第一次:2009年1月中旬,历史单科考试,考试范围为历史必修一至必修三和历史选修四。 第二次:2009年3月下旬左右,考试方式模拟高考类型。(各校根据需要确定是否参加)

第三次:2009年4月下旬左右,考试方式模拟高考类型,以文综的形式进行。 3.历史学科活动安排:2008年9月下旬召开全市高三历史任课教师会议,集中统一历史学科的复习教学进度,寻找新课程高考的复习模式,明确新的高考历史教学策略。各县(市、区)在进入第一轮后,拟不定期地安排进行学科内综合及专题备课的活动。2009年4月上旬拟进行全市高考信息通报、高三历史复习研讨会议。各县(市、区)拟安排在2009年5月进行考前辅导(具体内容由各地依实际教学要求选定)活动。

二、复习指导意见:

高三历史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已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规律化,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进行跨学科的综合运用。

1.了解近年来新课程实验区考试的的命题趋向。

纵观近二年来的新课程实验省区的文综试题,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在考试内容上的创新,其中包括突出能力的考查。对此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考试要求上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求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即对理解和应用的发散及延伸。其次要注意有效信息的提练、归纳,尤其是对情境、图表等信息含量大、涉及广泛的视角更为重视。第三要突出人文意识,反映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第四要注意试题的开放性,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注重时政热点的综合运用。 2.严格把握教学的依据,防止自行其事的复习做法

针对2009年浙江省首次进行新课程实验的高考,各位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必须牢牢把握住教学的依据,教学中的复习必须按国家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指导教学行为,可以研究教育部考试中心为先行新课程实验区而制订的2007年新课程高考历史考试大纲的内容,作为教学复习的参考。细心揣摩二年来实行新课程实验省份的高考历史或文综试卷的命题思路、考试

题型、试卷的结构。 3.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问题。打好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是高三学生素质提高

的首要问题。

第一,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进行相关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不要将两者分开,应将能力

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之中。

第二,复习与训练中,不要单纯追求题目的深、难度,应从学生现有知识能力储备情况来循序渐进地培养和训练其思维能力与应用能力。

第三,教师在复习训练中要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三者有机地结合,并在此前提下去整理教材。教师在复习、训练中还要不断提高学科理论水平,争取缩小与命题人员对问题理

解上的差距。

(2)把握文科综合测试的结合点。

第一,教学中对重大历史事件、人物及历史阶段特征,要注意其纵横联系,做好学科内

综合与迁移。

第二,学科间的综合,不要等待最后集中解决问题,最好在前两轮复习中,从具体问题

中去分析、解决相关的知识整合问题。

第三,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社会生活实际问题,复习训练中做好教材的相关知识依托。即时政热点的教材回归,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研究文科综合试题(历史)发展趋势,做好复习计划。对此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对试题的编制和选用,要求以问题为中心;第二,强调试题专题化和综合性,对事物发展变化全过程的认识。近几年来文综试题无论是学科内综合还是跨学科综合,这种趋势十分明显。第三,强化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文综考试的基本原则就是加大对能力的考查力度,近几年对此一直没有减弱的趋势,具体到学科就是我们以往所说的“记忆、理解、应用”。 第四,调整复习的方式方法,加强训练的针对性。第一轮复习还是十分必要的,在内容上除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夯实外,还必须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科内的综合分析能力。第二轮专题复习在时间上要保障,在内容上应该以“问题立意”的思路为主,挖掘相关隐性知识的联系,确定问题性专题,对知识作归类总结,形成学科知识网络。切忌将专题简单理解为政治史专题,经济史专题,思想文化史专题,以及军事外交等专题形式,而应以具体的问题式专题为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散或整合。在此基础上进入最后的综合复习。同时,做好相应的答题技巧训练。

4.几个教学建议

一要尽快确立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高三复习模式,特别是要寻找到第二轮复习的教学办法,建议教师们参照由省教研室组织编写的《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总复习导引》(浙江省

教育出版社),对备课思路有所启发。

二要提高第一轮复习的教学效率。目前各校在这一阶段复习较多的是简单的重新上新课的形式,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厌倦。请教师们在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程度的基础上,对复

习内容应有适度的变化和革新。

三要对复习难度把握适中。考虑到09年的文科综合考试将首次由省里自行命题和新教材内容第一次纳入考试命题的因素。建议复习的难度不必加大、加深,历史命题有较大的空间,复习无必要深化,因以基本的历史学科要求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这一层次上作切入点。

以上建议作为09年新课程高考历史复习的教学意见供教师们参考。

第二篇:2018年高考理综(全国Ⅰ卷)物理试题分析暨 2019年高考物理复习教学建议

2018年高考理综(全国Ⅰ卷)物理试题分析暨

2019年高考物理复习教学建议

高考试题分析组 谢一恩 王思如 吴明广 董安照 谢亮亮 刘军

一、试题总体评价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物理部分较2017年难度有所降 低,特别压轴题25题较2017年难度下降较多。试题知识 覆盖面广,突出主干知识、注重考查五大能力,很好地体现考纲的基 本思想。整个试卷中没有出现偏题、怪题,均为平时常见题型, 或为常见题型的改编与加工。似曾相识又有新意,具有较 强的灵活性和区分度。如18题:看似平时常见模型,若 不能正确理解题中“轨迹最高点”的含义,就很容易做错 或找不到正确答案。再如21题,已知条件隐含较深,入射 方向没有告知,考生又不容易想到入射方向具有不确定性 这个隐含条件,就很容易错选B选项。

每年全国Ⅰ卷物理试题均有2至3个题目源于课本的例 题、习题、思考与讨论、插图等。如16题与课本3-1第12 页插图图1.3-3电场的叠加图很相似。19题与课本3-2第 11页例题1插图或习题5插图4.3-12都具有很强的相似性。 这些题基本为送分题,如果学生不注重课本,基础知识掌 握不牢,可能送分题也不得分。

二、分题型逐题分析

(一)、选择题

今年的选择题的数量和结构与往年相同,仍由前5道单选与后3道双选构成。单选题考查的知识点都是教材主干知识,常规题型,但每个选择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尽量增大知识的覆盖面,体现了选择题考查思维灵活性的功能。14题涉及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及规律、位移、速度、动量、动能定理等。15题考查了运动过程分析、受力分析、函数及其图像、物体的位移、弹簧的形变量、牛顿第二定律、胡克定律等。16题涉及了合力、库仑定律、平行四边形定则、相似三角形、正交分解、力的平衡等。17题涉及了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动生感生电动势、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荷与电流关系等。18题涉及到类斜抛、运动的分解、竖直上抛运动、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等。19题考查了楞次定律、安培定则、产生感应的条件等。20题涉及到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牛顿第二定律、线速度、角速度、自转、双星模型等。21题涉及到等势面、电势、电势能、匀强电场、电场力做功、动能定理、抛体运动等。

选择题中的5个单选题比2017年的单选题的难度略有增加,像

16、

17、18题都有较大的运算量,不过17题可以直接利用二级结论得到答案。单选压轴题18题,对阅读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运算能力要求较高。3个多选题比2017年的多选题的难度略有降低,19题为送分题,20题也不算难,多选压轴题21题由于隐含条件,导致难度增加,但比2017年的21题还是容易些。

从解题方法来看,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计算,既可分析推导也可排除选项,方法灵活多变。

总体来看选择题涉及知识面广,只有交流电和选修3—5中近 代物理部分没有考查。

(二)、实验题

两道实验题一道力学一道电学,一小一大,结构稳定。22小题为力学实验,考查游标卡尺的读法、测弹簧的劲度系数,一个题覆盖两个基本实验。题干较长,不仅考查了实验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同时也考查了阅读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其中游表卡尺竖直放置很有新意。第23小题是电学实验,考查了 “等效替代法测电阻”、电阻箱的读法, 题干更长,对阅读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要求更高。同时对作图能力、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要求较高。图为曲线而非直线,如果做图不准直接影响第(3)、(4)问结果,即使图做准了,第(4)问的手心温度有效数字保留位数是否到位。

总之,两道实验题比较基础,难度不大。但对实验基本能力基本素养要求较高,让有实验经历和无实验经历的同学在做图能力、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上区分开来。

(三)、计算题

每年计算题均为两道,一道力学,一道电磁学,基本比较稳定。今年两道计算题比2017年两道计算题难度均有所降低。

第24小题以生活中常见的烟花弹为背景,考查了竖直上抛运动、动量守恒、动能的概念。试题涉及过程简单,上抛、爆炸、再上抛三

个过程,已知条件均为字母,降低了运算难度,不过第(2)问可能会有不少同学忘记加上爆炸前的离地高度而失分。第25小题是氕、氘两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运动情景简单,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到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是常考常见模型。新颖之处是两粒子的先后运动。试题难度不大,但仍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同时考查了考生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美中不足的是第(3)问完全重复了第(1)问的过程,降低了试题难度,没有了往年压轴题的感觉,区分度降低,学生普遍容易得分。

(四)、选考题

选修3—3与选修3—4两部分的题型比较固定。今年33题与34题难度有所不同,第33小题的两小题涉及知识较广,有一定的运算量,难度中等。第34题第1小题过于简单,第2小题第1问比较简单,第2小题第2问难度猛增疑似超纲。

第33题是“多选+计算”,第(1)小题考查了热力学第一定律、气态方程、气体内能、T-V图像等。第(2)小题是常见的气缸模型,涉及到体积、压强的计算,力的平衡、波意耳定律。第34小题是“填空+计算”,填空题考查了折射率的计算及不同色光的折射率,计算题考查了简谐横波的振动图像和波动图象,波速、传播方向及质点平衡位置的X坐标计算。

整个试卷知识覆盖面广,试题难度不大,命题情景取材于现代 科技及生活实际,如高铁启动、“引力波”、“烟花爆炸”等,源 与平常 、高于平常,似曾相似又没有重复。试题更加紧扣教材 、突

出双基、立于常规、贴近生活、靠近科技。容易切入、不会导致无从 下手,是一套难得的好题,也为以后的命题及复习指明了方向。

三、2019年高考物理复习备考建议

针对2018年高考试题的特点及变化,根据我市近几年来实际情况,高三物理复习基本采取“第一轮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综合能力突破,讲练+模拟”的备考模式,提出2019年高三物理复习策略:

(一)、对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建议

1、研读考纲 重做考题

《考试大纲》是高考物理命题的依据与原则,熟练掌握考纲的规 定和要求,在第一轮复习中老师要逐节弄清哪些知识点是一级要求, 哪些知识点是二级要求。复习就有了范围和深浅的尺度,就可以分清 轻重主次,也就有了复习的方向和针对性。针对《考试大纲》、《考 试说明》及《(考试说明)全解》几本书,高三老师都应该认真阅读。 《考试说明》对高考全国卷的考试内容、考试范围等方面做了具体的 规定,一句话的调整、一个字的变化,都蕴含着当年高考的重要信息。 只有准确理解高考命题思想,才能正确指导学生搞好复习。 历年高考试题是命题专家根据《考试大纲》,本着两个有利于的 原则,即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利于指导高中物理教学。可以 说,高考物理试题是高中物理教学选题的范例,重做和研究近几年的 高考物理试题,是探索高考物理命题趋势和侧重点的重要途径,通过 高考试题更能准确理解和体会物理知识点和能力点在高考中的考查 角度和呈现方式。更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高考命题的特点和方向,有 利于我们在第一轮复习中选题和编制习题。

《(考试说明)全解》中明确指出:高考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 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 经济发展的联系,注重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并 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 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 把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 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的对应起来。

2、回归教材 夯实基础

通过试题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一些高考题目的背景材料来自教 材上的“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甚至是课本例题、课 后练习。所以在复习备考中要立足教材,夯实基础,在基本概念、 基本规律、基本方法上投入主要精力,不要脱离课本,教材上最 基础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突出基础的重要性,养成准确快 速的提炼物理模型的能力,避免只追求过难过偏的问题。

在第一轮复习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研读课本,引导剖析理解课本 上的关键字句、重要概念定律、演示实验、插图与物理史料、思考与 讨论、注解等,对于相似的概念、规律要加以分析比较,弄清似是而 非的说法,理解物理理论的实质意义。要求学生重做课本上每道例题、 每道习题,引导学生对教材上的例题、习题进行改编,一题多问、一 题多变、一题多解、多解归一。真正理解每个例题、习题蕴含的知识 与能力的精髓所在。

第一轮复习研读课本不同于学新课,不是第一次学新课的简单重

复,第一轮复习要站在整个高中物理全局的角度,重新审视每节的每 一个概念、公式、插图、“小实验”、例题、课后练习、“思考

与讨论”等,在整个高中物理体系中的地位,与前后知识的联系、 区别,构建清晰完整的知识脉络。坚持做到知识点一个不落、不留

死角,但并非主次不分平均使用力量。

每一章节复习结束,老师要指导学生列知识清单构建知识网络,对每一个知识板块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1). 基本规律和公式 (2). 容易忘记的内容;(3). 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4). 经常出错的问题。真正把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解题能力。

3、重视课本实验 提高复习质量

高考物理实验试题取材于课本,主要包括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小实验、小制作等。主要考查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要求、条件控制、器材的使用、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数据测量、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等。对实验能力的全面性、灵活性要求比较高。虽然不大可能把课本实验原原本本搬到高考试卷中,但高考实验题显然是以课本实验为原型,进行嫁接组合、变形改造。如今年的22题是把游标卡尺的读法、测弹簧的劲度系数进行组合。23题是把“替代法测电阻”、电阻箱的读法,传感器的应用融为一体,与课本3-2第61页练习2具有一定的联系和相似性。所以如果课本实验不真正拿准、吃透,就难以应对改造后实验题的“新面孔”。放松对教材实验的研究,而一味地求难求新求奇,是舍本求末的错误做法。

每年的物理实验试题,不偏不怪,难度不大,可是学生总是得不了高分。原因何在?客观原因:实验需要需要亲自动手做和体验,实验试题自成体系,相对独立,与其他物理内容学习方式、思维过程、关注点不尽相同。可是很多学校根本没有实验室,做实验变成了讲实验,写实验报告变成了做物理实验习题,缺乏经历和体验。主观原因: 老师没有引导学生对高中物理实验分类归纳、系统梳理。导致实验知识零碎,考生不能灵活运用。

所以,物理实验复习,一定要像过筛子一样,逐个落实课本中的每一个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小实验、小制作等。从实验原理、实验条件、器材使用、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数据测量、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等都要逐一引导分析,个个过关。并分类归纳、系统梳理。

4、用好一轮复习资料 提高复习效率

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各校均订有一轮复习资料。现在的一轮复习资料都编的很详细,一般包括:考纲要求、教材知识点梳理、知识要点理解、典型例题、课堂检测、课后练习等。有的复习资料编写过于冗杂,有的过于粗糙,甚至有错解、错字,老师一定要认真甄别、加以纠正,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加以利用,不可过度依赖教辅资料。甚至有些老师把一轮复习当成了讲资料,完全抛开了教材,颠倒了主次。

怎样用好资料,辅助于教材,让教材与资料有机结合,打造高效的复习课堂,仍是老师值得研究的课题。

5、精选习题 提高解题能力

《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但能力的培养不能靠题海战术, 但离开习题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也是一句空话。

老师要以近几年新课标的高考题为范例,筛选、精选习题,选择那些中等难度、知识覆盖面广、有一定的思维含量的习题,作为跟节练习。避免选题的随意性,应付学生应付教学。

老师在习题评讲时要引导学生从文字材料中寻找关键词语、挖掘隐含条件、排除干扰因素建立物理模型。尽量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法多用、多题归一。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去思考问题,增强应变能力。

总之,习题训练要走出题海,要做到精选、精练、精讲,真正把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6、严格要求 培养规范解题习惯

规范解题包括审题的规范性、思维的规范性、表达的规范性。 要求学生规范,老师首先要研究制定一套规范的程序或格式,讲解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养成习惯。

规范性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几次强调就能完成的,必须从第一轮复习的第一节课开始,贯穿于每一次讲解、每一次提问、每一次演板、每一次练习、每一次考试中。雷打不动、始终如一,直至高三毕业。

规范性训练也包括必要的答题技巧的训练,如选择题的排除法、计算题完全会做时,尽量根据题意列出必要的物理方程。

很多同学平时练习时比较随意,不注重解题规范和合理分配时间,总认为只要在考试时稍加注意就可以了,实际到了考试时与平时状态完全不一样,手忙脚乱,丢东落西,明明会的题目却做不出来或者做错,表面看是时间不够,实质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应试习惯。

常言道“平时多练兵,战时少流血”,把平时的练习当做考试,以考试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应试习惯,规范解题,合理分配时间,到考试时才能跟平时练习一样得心应手,完全展示自己的本领。

(二)对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的建议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构建模块专题知识网络,进 行模块专题训练及模拟实战训练。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知识比较零 碎孤立,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最终把整个高中物 理建立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对每个物理问题,能够站在全局的角度 去思考、去分析。不至顾此失彼丢三落四,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分析 运动忘了受力等类似情况发生。同时仍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好基础知识 查漏补缺。从更高层面更广视角去分析解决综合性、复杂性的物理问 题。

本轮复习中同时穿插着较多的模拟实战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应 试能力,每一次模拟训练引导学生注意从答题顺序、卷面规范、到身 体心理的调整都要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以期从容适应高考。

第三篇:2014 年高考历史备考建议

——高三后期历史复习的一些看法

太湖二中韩海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2014年高考大战的硝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受太湖县教研室汪晓权主任的委托,借安庆市高三历史教研会这个平台,我就高三历史复习备考谈几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实属班门弄斧,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 ,提高能力考查

安徽省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与2013年相比,考核目标与要求上完全一致,即‘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化部分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试内容的变化。与2013年相比较古代部分把去年删除的“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又添加上;近代部分没有变化;现代部分删除“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选修部分的选修一没有变化,选修二删除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2、题型示例的变化。今年题型示例变化较大,对去年题型示例进行了近40%的更换。选择题共18题,保留的有11题,更换了7道新示例题;非选择题共12题,保留的有7题,更换了5道题型示例, 1

答案要点的制定,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应针对题型示例选择有关高考真题加强练习,掌握此类试题的答题要领,发掘其命题指导思想、课标要求。

3、命题要求的变化。命题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阶段特征,古今贯通、中外关联,重视新材料的运用与新情境的创设。不拘泥于历史教科书的具体表述。

4、注重对图表材料的设置与考查。在18道选择题题型示例中,有8题都属于图表材料型试题,占题量的45℅。这种创设新情境和新史观要求考生通过对全新的历史材料进行解读,运用多种思维能力和必要的答题技巧,寻找正确答案。如:例1主要考查考生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的能力,例17考查史学方法论,尤其值得注意。

5、题型示例重视新课改先进地区试题的示范性和导向性。在 30 道题型示例中,所列试题绝大部分为沿海发达地区近几年的典型高考题,这些省份的试题别出心裁,独具一格,创新性强,具有稳中求新、求活、求异的特点。

6、突出我省自主命题与时俱进的特点。要注意新增题型,选择题中有6题是我省文综自主命题的高考试题,图文并茂,耳目一新。非选择题中有2题是我省自主命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关注安徽乡土历史,如安徽历史名人(大禹、老子、庄子、管仲、曹操、华佗、毕升、包拯、朱熹、朱元璋、胡雪岩、李鸿章、胡适、陈独秀、陶行知、邓稼先、汪道涵等)、在安徽大地发生的重大事件(洋务运动、刘邓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农村改革等)、中部崛起(皖江城

市带)、徽商和晋商等知识点,关注乡土文化和人文素养的考查。

二、研究教材和高考典型试题,以不变应万变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体现,尤其是我们历史学科更要紧扣教材,题在书外答案在书中,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代替教材。所以,在总复习中必须重视教材的阅读,决不能脱离教材只顾埋头做题。重视对教材中重点知识的研究,深入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从教材中挖掘考题,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落实考点要求。

当前高考竞争异常激烈,如何使复习有效,这对于高考的成败十分重要。在复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做一些近几年的高考题。由于高考试题命制存在连续性,研究往年试题有助于把握高考命题方向。认真分析研究近三年的新课标试题及有关省市试题,把握各考点在高考中的考查方式、能力要求、出现几率、命题走向,然后针对各单元情况分类归纳,从中精选出一些题目用于课堂教学,以确保教学针对性。通对高考试题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高考试题的试卷结构,主干知识的考查方法,各种题型的功能,试题的难度,能力考核的方向等。通过做高考试题,对于高考不再有神秘感,做到心中有数,慢慢地就会找到高考的感觉。

三、浅谈后期复习备考策略与方法,决胜高考

1、制定符合考情和学情的复习计划。第一轮复习按照教科书顺序进行,三月底四月初结束。四五月份安排二轮复习同时进行强化训练,二轮复习按通史的备考模块较为科学。只有回归通史,重视单元时代特征和历史规律,才能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模块实现有机整

合,弥补模块专题史的不足。二轮复习时要突出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加强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2、高度重视《考试说明》的变化。要强调新增加内容的重要性,很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特别要关注命题要求的变化,注重对重要史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基本线索等主干知识的掌握。如中国古代史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世界资本主义各个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苏联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等。

3、以文明史范式理念指导历史复习。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整体,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的。利用文明史范式进行复习,既可以让学生获得一些文明史的常识,如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文明史的构成等。也可以指导学生用文明史观解读和掌握教材内容,进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都得到了更好地提升。

4、关注长效热点与周年大事,寻找与教材的结合点。比如周年大事(宪政这一方面尤为重视);对历史大事件的反思,如反思辛亥革命的评价;把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日本、法国的宪政发展史;国际时事马航事件反映出在灾难面前各国间的合作等,都值得关注。

5、加强科学训练,提高应试能力。11道选择题和2道材料题必须在40分钟左右完成,后期的有限训练要突出三个方面:基础性、

适应性、适量性。抓住三个环节: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分析不足查找原因、总结方法提升能力。要注意历史学科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在解决问题时要学会用历史学科思维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用历史学科的语言准确表述。通过规范训练提高学生解题速度,掌握基本的解题技巧和能力,尤其是提高解答图表类题型(图片类、折线图和柱状图、数据表格类等)和漫画类题型的能力,同时要注意课本中的插图和地图,重视“新材料”的运用与“新情境”的创设。

6、回归教材夯实基础。高考源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因此在复习迎考中应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切忌丢掉书本,搞题海战术,舍本逐末,以练代学;应全面掌握《考试说明》所列出的知识点,不能厚此薄彼,要纲举目张;应重点掌握知识点内在的逻辑关系,形成知识点间的互动,而不能孤立、片面的看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最后,祝大家工作顺利、马到成功,在2014 年6月取得辉煌的成绩!

第四篇:【高考历史复习】北大学生谈历史复习的方法

2006-5-8

历史,有人它看作文科的代表性科目是不为过的,它对你的记忆力、分析力、理解力、及对社会的感知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学历史要扎实、牢固、脉络清晰。上下五千年都由一根时间的红线串起,切勿东一个人物西一个事件地无规律记忆。因为那样,虽然把所学的事件都记住了,但这些事件如一盘散沙,缺少战斗力。今天的历史考试已不是单纯考察你对孤立事件的记忆,它要求你在记忆单个事件的基础上,经常重复一项工作一串线。这样的线索可大可小,可横可纵,十分灵活。越是灵活串线,证明你的知识掌握得越牢靠。在此我简单提及一些:最常见的是以时间为线索。这是一条自始至终的大线。也可以人物、民族等为线索,比如佛教在我国的发展、航行事业的发展等等。"线不在多,有之则灵。"另外要勤思考,千万不要以为历史一是前人的故事,我的任务只是记忆,实际上记忆只是一部分,只是手段,真正考察的是记忆基础上的分析、归纳、比较能力。这也是能暴露弱点的部分。

李宏霞(黑龙江高考文科第三名)

历史一向是我的薄弱环节,但我在复习过程中历史成绩有所提高,这同我对复习方法的总结密切相关。

道德,我心中牢记历史教学的目标是"掌握分析、归纳、综合、比较、概括、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这是我进行历史复习时的指导方针,我侧重从这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

应试性的历史复习,应注意把握模式与事例的结合,即把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作为答题的框架、结构,把各个重大历史事件的事例充当这种模式的基本内容,即使用历史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此种方法的应用是进行各种形式逻辑的练习,以加强自己的应试技巧性。

我在复习历史教材时,不仅按历史的具体面貌进行,还顾及抽象理论要前后一贯的原则。比较和分类,是我使用得最普遍也是最得心应手的方法、横向的,纵向的,比较始终是训练逻辑思维的有效方法。选择、例举、材料、问答是历史的基本题型,它们的题目和答案中都含有归纳和演绎的万分,所以我在答量特别是答问答题时很注意前后的关联性、条理性和系统性。我总结的历史发散性思维和收缩性思维的并用,思路要开放,要全面,但观点要统一,要准确。即思想要受观点的约束。同时答题时应先有条理的列出答题要点,即观点,然后再根据观点来扩充历史事件,以事实来证论观点,图表始终是解答历史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于洪森(河北文科高考第三名)

历史、政治则有一句秘言:"死去活来,得意忘形"(即超越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能灵活运用,得其真意而硬记单个知识点)。要善于寻找线索,善于联想,由此及彼,以期达到一幅洋洋大观的有机知识体系。套用一句卖油翁的话:无他,但心熟耳。

韩西(西川省高考文科第三名)

历史是记忆性较强的学科,但仅仅死记硬背史实是远远不够的,高考将更加注重考查我们分析史实、理解的能力。因而历史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理出一条线索,找出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弄清每件史实前因后果,在今后历史学科的学习中非常重要。同时,我们还应将历史与马列主义的方法论紧密相连,用方法论作指导,去正确的评价每一历史事件。

朱林(安徽省高考文科第三名)

说到复习历史,有些同学往往片面地理解成为背书,总是对书上的知识点如时间等死记硬背。固然这是心要的,但除此之外,能够以点带线,并且能够从竖向和横向的比较看待问题。多做比较是历史学习的好方法。还有一点极为重要的是,平时我们看书或是做题时,都不能简单的光记忆事件,一定要多思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上升到历史理论的高度。

第五篇:高考前地理冲刺复习建议

复习备考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自然地理部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要学会地理的思维方法,掌握地理原理、规律,并运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②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应结合实际进行评价和反思,要注意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

③区域地理部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基本概念的理解运用,要学会运用地理的原理进行分析,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④图表材料的判读——要学会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最后结合问题组织答案。注意言简意赅,术语准确。 复习备考中应注意的误区

误区一:忽视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比较偏重于掌握知识的细节,而忽略了对知识结构整体上的理解和掌握,心中没有一个宏观的脉络。

误区二:把握不住主干知识

地理主干知识是支撑学科的脉络。特别是现在正在进行的第二轮地理复习,必须抓住主干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就是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误区三:区域地理重视不够

要紧紧把握住区域特征认定及其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就够了。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过多地追求细节,特别是具体的地名及其整治措施。其基本复习思路是这个区域是哪(区域的地理位置)?运用有关地理概念、原理与规律分析区域特征,结合人类活动,分析人地关系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的措施。概括起来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在选修教材的复习中要始终贯彻地理思维方法。即运用相关地理知识,展开逻辑推理,得出相关结论。高考中的区域只是地理背景,而系统地理才是考查的对象。考查的是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与规律分析具体区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