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论文 201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多篇)

201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多篇)

201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1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多篇)

第一篇:201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关键词:重庆发展 张为臻 四个关键节点 城乡区域发展 基础设施 资源环境

一、2014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4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执行市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大力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在新常态中奋发有为,在转型发展中提质增效,全市呈现出经济稳中向好、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8%。突出特点是“四个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三驾马车”协同发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096亿元、增长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2万亿元、增长18%,实现进出口总额955亿美元、增长39%,动力结构更趋协调。二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第二产业,电子信息和汽车等战略性支柱产业增长快于一般工业,金融和服务贸易等现代服务业增长快于一般服务业,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三是工业投资占比提高到31.5%,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占比均保持在25%左右,投资结构更趋合理,为长远发展积蓄了后劲。四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突破1000亿元、增长3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22亿元、增长13.9%,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5133元和9470元、增长9%和11.5%,效益结构持续向好。城镇新增就业6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处于3.5%的较低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以内。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均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重庆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长远看,重庆仍处于“双欠”阶段和“四个关键节点”,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矛盾还需付出长期艰苦努力。近期看,经济社会发展也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实体经济面临不少困难,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投入不够、人才缺乏等问题较为突出,财政收入

增速趋缓和民生刚需增加的矛盾较为突出,政府职能转变和政风建设长效机制有待巩固完善。

二、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总额均增长16%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碳排放均下降1%,主要污染物减排达到国家约束性要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左右。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实现上述目标,要按照市委提出的“有定力、善作为,转方式、提质量,重统筹、促公平,防风险、补短板,打基础、可持续”要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把握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三、2015年的重点工作

(一)推动五大功能区域协调发展。围绕各功能区域发展定位,坚持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建设用地跟着产业和人口走,完善和实施配套政策措施,夯实全市一体化发展基础。

进一步落实各区域发展导向。引导都市功能核心区聚焦金融服务、国际商务、高端商贸、文化创意、都市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商贸中心。做大做强都市功能拓展区,着力打造全市科教中心、创新中心、物流中心、综合枢纽和对外开放门户。抓好城市发展新区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布局,努力发挥全市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作用,成为成渝城市群的重要支撑。完善生态涵养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发展区扶持政策,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提升长江上游地区生态屏障功能。

认真落实功能分区配套措施。针对各功能区域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薄弱环节,充实重大投资项目库,带动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加快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各区域互联互通。建立基于功能分区的转移支付制度,落实财税分类扶持政策。加强技能培训、配套服务和统筹调度,有效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二)提质发展工业集群。把创新驱动作为结构调整的主引擎,巩固支柱产业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巩固提升“6+1”产业集群。推动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持续放量,稳定工业经济基本面。推动传统制造业与信息技术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装备工业和国防工业发展,建设通用航空、轨道车辆等产业集群。顺应大宗生产资料价格走低的趋势,巩固装备、建材、轻纺等行业企稳回升势头。加快钢铁、电解铝、化工等行业调整,努力实现转型增效。

做大做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务实抓好集成电路、液晶面板、物联网、机器人、石墨烯和纳米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汽车、页岩气、MDI一体化、生物医药、环保装备等项目引进、生产配套和销售物流,加快推动一批带动性强的龙头项目。加快国家页岩气勘探开采示范基地建设,促进资源产业化利用。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着力提升产业能级。谋划布局一批物联网、机器人、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纳米新材料、节能环保重大项目,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坚持市场导向,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创新平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集中力量攻克技术难题。推行基于绩效评估的后补助方式,用好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支持更多企业通过创新增强竞争力。落实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建立与贡献相匹配的创新收益机制。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长江上游商贸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设目标,坚持生产性与生活性服务业、传统和现代服务业并重,完善市场体系、增强集聚功能,推动服务业跨界发展、创新发展。

大力发展新型服务贸易。依托“渝新欧”和铁路口岸,发展平行贸易,扩大对欧进出口贸易。充分利用保税商品展示交易平台,创新交易机制,做大交易规模。推进保税区贸易方式创新,发展融资租赁、进境入区维修、委内加工、离岸贸易等新型业务。优化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综合服务和流程监管,吸引更多线下交易转线上、商贸企业上平台。形成基于数据服务的产业集群。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旅游等服务业。加快中央商务区转型升级,推进智慧商圈建设。培育会展品牌,壮大会展经济。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经济。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促进电子商务向农村延伸。完善现代物流基地、区域性物流节点和城乡配送体系,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多式联运。加强旅游整体规划和布局,打造精品线路和景区。

推动金融业健康发展。培育和引进总部型、区域性金融机构,做强银行、证券、保险业,发展金融租赁、金融保理、信用保证保险、责任保险等新型业态。积极争取国家各类金融试点,设立民营银行,发展银行卡清算、再担保、跨境金融服务和互联网信用服务等业务。深化跨国公司本外币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发展人民币跨境支付和离岸金融结算业务。鼓励各类企业上市。开展巨灾保险试点。加强对小贷、担保等机构的监管,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和投融资咨询机构。

(四)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突出规划引领,强化基础支撑,推进产城融合,加强城市管理,不断提升城市集群的发展质量。

完善市域城镇体系。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和“多规合一”。突出城市特色,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完成渝东北、渝东南城镇群总体规划。提升区县城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打造一批特色中心镇。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铁路、高速公路、空港、水港、信息港等对外通道,强化都市区中心枢纽功能。推进高速铁路建设,开通成渝客运专线,建成兰渝铁路重庆段,开工郑万高速铁路。启动都市区铁路环线及其枢纽建设,推进货运铁路进园区。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25公里,实施第四个千公里建设计划。基本建成江北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及东航站区,启动巫山机场建设,布局一

批通用航空机场。投用果园港,加快新田、龙头山等枢纽型港口建设。启动建设长江小南海水电站,基本完成天然气“县县通”。提速实施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内外环之间骨干连接道。

提高城市配套建设和管理水平。推进人口聚居区建设,合理布建公共设施。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加强公租房配套建设和运营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建成一批公共停车站场、人行过街设施,推进城市交通智能化示范,治理易堵路段,加强交通疏导,提高通勤效率。深化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地下管网信息系统。

(五)继续抓好“三农”和三峡后续工作。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切实加强三峡后续工作,努力让广大农民和库区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由“生产导向”转向“消费导向”,加快形成因地制宜、规模生产和专业配套格局。紧盯市场需求,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强化农产品全程监管和责任追溯,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培育农村现代流通主体。推动农业农村与休闲旅游深度融合,增加农民非农收入。

加快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1万公里。推进农村电网升级和危旧房改造。建设渝东北、渝东南扶贫开发示范区。扎实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强化扶贫资金使用监管和绩效考核。

完成三峡后续工作年度任务。抓好年度项目申报和二期项目库建设,滚动实施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环保等后续项目。强化库区水污染防治,确保三峡水库水质安全。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重点区域治理。

(六)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扎实抓好中央部署的改革事项,接续推进25项重点改革,谋划推出一批新的重大改革,不断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和社会发展活力。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市属国有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化步伐。坚持以管资本为主,以整合资源为重点,加强国有资产分类监管。推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试点。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探索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三证合一”和“多证联办”。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科技型、民生型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

推进财税、投融资和价格改革。认真贯彻《预算法》,扩大预决算公开范围,将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有序推进“营改增”、消费税、资源税等税制改革,清理规范各类优惠政策。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推出一批PPP合作项目。壮大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规模,鼓励非公资本参与基金运营。稳步实施公共产品和服务价格改革。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量化确权改革试点,探索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效实现形式。完善地票交易制度。建设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健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机制,探索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创新农业保险品种,建立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

(七)努力扩大内陆开放新优势。顺应国家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和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主动向东向西向南开放,高效组织国内外资源要素,不断拓展内陆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完善面向欧亚的大通道、大通关体系。大力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口岸经济,着力构建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积极组织周边地区货物搭载“渝新欧”班列,推动国际邮政专列正式运行,增加“渝新欧”开行班次和集装箱运量。加快临空经济区建设,增辟国际客货运航线。依托果园港等内河港区,促进重庆产品和转口货物通江达海。争取新设一批特种商品进口指定口岸。在城市发展新区和渝东北、渝东南有条件的区县设立海关、检验检疫机构或保税仓库。

增强开放平台承载能力。强力推进两江新区开发开放,展现国家级新区的带动力、辐射力和影响力。提速建设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贸易功能区和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加快万州、南岸保税物流中心(A型)建设,争取设立南彭保税物流中心。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开放平台。

推动引进来走出去同步发展。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措施,实行外资准入备案制,推动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引导外资通过股权转让、增资扩股、合资经营与本土企业广泛合作。争取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友城和港、澳、台经贸往来,促进与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协作,务实推进成渝经济区一体化,深化渝黔、渝鄂、渝湘等区域合作。

(八)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大社会事业和民生投入,办好利民惠民实事,促进民生不断改善。

构建更完善的就业社保体系。优化就业政策和环境,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和困难群众就业。依托楼宇产业园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快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促进社保由制度全覆盖转向人员全覆盖。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动社会救助精准化、养老服务社会化、法律援助便利化,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重庆文化整体实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推出更多文艺精品。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城乡均衡配置。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工作。加强文物遗产保护和利用,传承历史文脉。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

让人民享有更公平的教育。按人口分布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城乡区域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试行高等职业教育“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入学考试。搭建中职、高职专科与应用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立交桥”。抓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构建多元化办学格局。加大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入学。

提供更好的卫生计生服务。扩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推进分级诊疗改革试点,构建县乡一体化医疗联合体。扶持和引导社会办医,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加强药交所建设,完善药品交易制度。做好中医药工作。落实“单独两孩”生育政策。

今年,拟投入277亿元,重点办好25件民生实事。

(九)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顺应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促进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网络化、网格化管理,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安全事故防控体系建设,有效防控重特大事故。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防灾减灾救灾综合管理体制,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处置和保障能力。

加快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推动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探索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引导和规范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事务。推行居住证制度,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

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律师等第三方参与调处机制。实施“阳光信访”,规范信访秩序,将信访导入法治轨道。加强民族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让人民群众呼吸新鲜空气、喝上干净水、生活在宜居环境中。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完善各功能区域环保标准,落实产业投资负面清单和规划环评制度,推进能效评价前期介入。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构建低碳能源体系。推广合同能效管理,探索废气、污水和垃圾等污染物排放指标交易试点。

深入实施环保五大行动。以PM2.5污染防治为重点,抓好扬尘控制、机动车减排、高污染行业及重点企业治理,都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240天以上。推进次级河流综合治理,完成都市区重点湖库整治。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划定生态红线,完善生态保护、排污许可、环境信息公开等制度体系。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加快制定和修订防治大气污染、规范畜禽养殖、保护饮用水源、林地和湿地资源等行政规章。依法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常态,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加快建设管理规范、运行高效、服务勤勉、施政廉洁的人民政府,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治理水平。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厘清行政权力边界。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合理划分市和区县政府职责权限。稳步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继续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权项。依法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完善新闻发布制度。

(二)推进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积极配合人大立法工作,统筹推进政府规章立改废释。认真履行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地方智库建设。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

(三)强化权力监督,抓好廉洁自律。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真诚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充分尊重司法监督,主动接受公众和舆论监督。对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防止权力滥用。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

(四)构建长效机制,持续改进政风。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实施意见,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深入开展“五个专项行动”和“十个专项整治”。坚决惩治庸政、懒政、怠政。不新建和改扩建政府性楼堂馆所,确保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和“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努力打造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勤勉尽责的人民公仆队伍。(原题目:黄奇帆在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摘要);来源: 华龙网-重庆日报 )

第二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省经济发展遇到多年未有的挑战和复杂局面。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冷静应对,奋发有为,改革创新,实施“五大规划”发展战略和十大重点产业建设,及时出台促进经济稳增长65条措施,深入挖掘经济增长潜力,实现经济平稳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初步核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

——改革大力推进。一是“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注重通过调整完善农业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提高、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村金融服务、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业支持政策等5个方面的改革创新。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17万个,土地流转6507万亩,在31个县(市)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颁证分别完成75%和66%。整合涉农资金330.1亿元。启动了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二是大力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多取消、审一次、真备案”,经过4轮清理,取消和下放省级行政审批事项354项,比例达51%;取消省属事业单位实质性审批事项13项;取消事业单位、协会组织、相关中介机构等为行政审批事项提供要件或前置审批的事项70项。推动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55项企业登记前置审批许可改为后置,年检年审事项减少84.3%,新登记内资企业4.8万户,增长61.9%。建立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审批时间明显压缩。成立企业投诉中心,在媒体通报企业投诉典型案例76起并处理相关责任人。三是实行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公开招标。面向社会资本公开推出了41个涵盖铁路、城市基础设施、养老等方面投资项目。分3批对城市集中供热新增热源项目公开招标,23个投资主体中标,总投资220亿元。分3批招拍挂矿权136宗,对12宗煤矿和金属矿探矿权公开招标,推进资源开采与深加工产业一体化发展。光伏电站公开招标确定投资主体。四是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深入。出台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完成驻省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推动试点并全面启动厂办大集体改革。出台龙煤集团改革方案和支持其改革发展30条政策措施,成立四煤城自主经营子公司,供水、供热职能

移交所在地政府,分流安置富余人员1.2万人。通过配置新矿权,开发境外、省外、本地新矿,支持其接续发展。推动森工重组黑森林下产品集团,集中力量培育黑森品牌,全年销售额达50亿元。推进省广播电视网络与哈尔滨、农垦、森工和龙梅等有线网络整合重组。推进新良集团、旅游集团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抓住水利、农机、科技三条主线,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再获大丰收,预计总产1352亿斤,持续保持全国第一,增量占全国增产总量近50%,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注重粮食大幅增产诱导出的优质高效农业、畜牧业和粮食产业发展机会。投资73.6亿元建设732.5万亩生态高标准农田,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7209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00万亩。新组建现代农机合作社245个。投资46.4亿元,其中吸引社会投资20.3亿元,新增粮食仓储能力279亿斤、烘干能力69亿斤。投入7.3亿元,引导社会资金58.2亿元,新建137个存栏1200头规模的标准化奶牛场;生猪出栏增长5.5%。安排8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绿色食品产业。省绿色食品常设交易中心建成使用。在省内和上海、广州、青岛等地举办黑龙江绿色食品博览会。在香港首开黑龙江绿色食品旗舰店,全国已达79家,开办独立品牌连锁店120产业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一是依靠有充分准备的政企对接活动生成合作线索,吸引外部投资。不断完善十大重点产业投资潜力报告,成功开展港粤京投资推介、央企合作对接、民企龙江行等一系列经贸合作活动。其中,央企合作对接产生37个合作线索,签约额669亿元;民企龙江行签约合同148个,签约额1259.9亿元。二是突出选择性,对现有30条工业产业链继续深入梳理,继续实施工业“双百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53亿元,凯斯纽(荷兰)大马力农机、萝北石墨烯负极材料、哈尔滨卷烟厂技术改造等32个项目投产。大力推动271个省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哈飞汽车重大合资项目完成商务和技术谈判,进入国家部委审批阶段。神华(宝清)2×60万千瓦电厂项目已获核准。三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提请省人大常委会重新制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明确技术股权的资本金确定和职务发明的股权权益。省政协出资1亿元推动哈工大组建机器人产业集团。全省各地举办150多场科技成果招商和转化对接活动,省内落地转化成果531项,签约额24亿元。科技企业孵化器72家,在孵企业上千家。

——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旅游业突出夏季生态化、冬季冰雪等独特优势,加强与全国百强旅行社合作。139个在建旅游项目完成投资228.1亿元,增长14.5%。改革亚布力景区管理体制,解决了多年没有解决的滑雪场三山连通问题,新建10条雪道和2条缆车索道,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设立1.5亿元专项资金,

支持文化创意和设计产业发展。借助哈尔滨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促进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带动全省旅游业发展。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18.1%,超过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哈尔滨万达文化旅游城开工建设190万平方米。哈尔滨华南城一期50万平方米建成开业。5个地方万达商业综合体项目完成投资42.3亿元。新建及改造28个大型批发市场。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3.5%。全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新增2000亿元,增长17.1%。民生银行和渣打银行在哈设立分行。哈尔滨银行等3家企业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14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组建哈银金融租赁公司。3家农信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引进中航安盟和中银财险2家保险公司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信息产业深入实施“宽带龙江”战略,新增4G基站2万座。

——新型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制定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指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大幅放宽农民进城落户和户口迁移政策,实施城市居住证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率提高0.63个百分点。加强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三供三治”项目开复工354个,完成投资156亿元,投资14亿元用于城市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哈尔滨地铁1号线三期工程全线开工、3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铁路、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铁路建设完成投资156亿元,哈佳快速、哈牡客专、滨州铁路电气化改造开工建设。哈齐客专全线贯通。争取中央预算内水利专项投资240亿元,建设三江干流堤防应急度汛工程375公里,修复水毁工程1007处。鸡西、七台河城市供水水源引水工程开工。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30亿元,建成二级以上公路956公里,建三江至黑瞎子岛高速、密山至兴凯湖高速、木兰松花江公路大桥等项目开工建设,建设农村公路2089公里。哈尔滨机场扩建工程启动。完成火电项目投资55.7亿元、电网项目投资32.7亿元,牡丹江荒沟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

——以对俄交流合作为重点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俄远东开发战略对接,推动对俄交流合作向全方位转变,带动经贸合作提高层级。实现对俄进出口总额232.8亿美元,增长4.1%,占全国的24.4%。对俄投资总额10亿美元,增长20%,占全国对俄投资总额的30%以上。有10家商业银行与俄罗斯24家商业银行建立了账户行关系。哈洽会升级为“中国-俄罗斯博览会”,首届博览会签订进出口合同贸易额31.5亿美元;签订经济合作项目260项,涉及资金683亿元。哈尔滨被国家定位为对俄合作中心城市。13个口岸地区争取到国家边境旅游异地办证政策,外国人口岸签证点增加到8个。中俄原油管道二线、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阿穆尔-黑河边境油品储运与炼化综合体项目完成核准。龙

煤集团控股俄境内6个项目开工建设。中俄首座跨境同江铁路大桥开工建设。黑河公路大桥前期工作正在推进。哈尔滨机场新开通3条对俄航线。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突破50亿美元,增长11.1%。

——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尽管全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我们始终坚持把民生支出放在优先位置。34件民生实事已完成33件,还有1件在春节前到位。新增就业75.7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每月上调224元,增幅达13.4%,继续居全国首位。在企业退休的抗美援朝老兵生活补助标准每月提高200元。省财政安排5亿元帮助四煤城解决区级机关事业单位欠发工资。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7%和24%。农村五保对象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48%和44%,是提高幅度最大的一年。将煤城和林区新出现的6.6万多名特困群众全部纳入城乡低保或临时救助范围。重特大疾病政策范围内医疗救助比例达65%以上。省财政为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城乡低保等低收入群体发放御寒补助20.3亿元,继续为一线环卫工人和交警发放冬季午餐补助1.2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280元提高到320元,城镇参保居民政策内医药报销比例达到70%,新农合参合农民政策内医药费报销比例达到75%以上。实施全省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三年补充计划,新选派医学本专科毕业生1155名。开展170个乡镇卫生标准化、200套乡镇卫生院周转房和400个村卫生室建设。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落实资金13.2亿元,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完成235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小火炉改造全面完成。农村小学、初中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均比上年提高40元。对集中连片特困区的乡中心区学校老师按每月200元、村学校和教学点老师按每月250元标准发放生活补助。投入2.4亿元为1433个中心村建设文化广场并完善文化室设备配置。第十三届全省运动会务实节俭举办。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19.1万套,新开工16.6万套;改造农村泥草(危)房22万户。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竣工2459万平方米。大兴安岭南麓特困片区和片区外重点县3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淘汰黄标车20.8万辆,拆除小锅炉3190台。松花江水质持续改善。全面推进“平安龙江”建设,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依法严厉打击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省刑事案件下降7.4%,其中8类主要刑事案件下降19.4%。推进小煤矿安全整治整合,关闭78处安全不达标小煤矿。

——深挖管理潜力节约公共资源。通过清理欠税、加强稽核、严格征管等方式,国地税共增加税收85.4亿元。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在2013年大幅增收基础上,又扩面2万户,增收50.4亿元。加强养老金发放管理,对有管理问题的7万人重新复核清理,已追回1.1万人冒领的养老金。清理“吃空饷”22843人,已

追缴资金1.8亿元,查处相关责任人,对典型案例在全省通报。清理政府系统可利用非办公类资产325万平方米,其中省本级100万平方米,用于发展养老、健康、旅游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全省压缩“三公”经费5.8亿元,省财政减少不符合支持标准的专项资金支出27亿元,通过严格执行采购制度、厉行节约,节省政府采购资金15.7亿元。通过核减装修和其它辅助功能,哈尔滨机场扩建工程节省投资4.3亿元,绥芬河机场减少投资概算2.4亿元;通过深入据实核定沿线拆迁成本,铁路建设项目核减投资超过30亿元。全省审计机关共审计6676个单位,查出违规和损失浪费问题资金54.4亿元,促进增收节支18.3亿元。使用批而未用土地6638公顷,盘活闲置土地371公顷,利用闲置厂房近100万平方米发展产业项目。

屏蔽此推广内容行政监察、市场监管、防灾减灾、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国防动员,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统计监测、文史档案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2014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团结一心、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国家各部委、中央直属单位、中央企业和驻军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支持龙江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去年经济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还是工业结构不合理。十多年来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始终保持在50%以上,其中能源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最高为72.9%,最低为53.8%,增速最高为13.1%,最低为6.3%,2013年回落到0.1%,去年为负增长。从根本上讲,经济发展中机构性、体制性和市场化程度等深层次矛盾仍比较突出,工业中能源工业比重过大,非公经济比重小,市场营销、与资本市场合作、市场化方式配置资源等方面存在差距;大项目储备少、带动作用不够,资源精深加工不够,若干产业领域的增长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民生还有不少历史欠账,保障和改善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和整体发展环境还有相当差距。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务实有效措施,下大力气解决。

第三篇: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九龙坡)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重庆市九龙坡区政府网

2015年2月10日 16时17分

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月28日在九龙坡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区长 石继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改革创新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把改革开放、转型发展、结构调整、社会民生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深入推进八大功能板块建设,圆满完成区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经济发展提质增速。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0.8亿元、增长11%,增长速度比2013年提高4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增速;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1.0:44.9:54.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12.7亿元、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8.2亿元、增长13.2%,固定资产投资561.9亿元、增长18.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8.1亿元、增长11.7%,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经济发展速度、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改革创新动力凸显。47项重点改革任务及16个重点改革专项全面推进,财税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创新驱动提升为区域发展战略,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增长18%,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

——高新引领支撑有力。高新区开发建设提速,五大重点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全市领先,获批开展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7.2亿元、增长13.6%,占全区总量达37%、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创建国家卫生区通过国家综合评审,城乡人居环境品质明显提升。城镇新增就业13.6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8504元、13984元,增长9%、11.2%,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提高1.1平方米、达44.7平方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一)功能板块建设开局良好

深入开展“功能板块建设主题年”活动,明晰优化产业布局,全力推动八大功能板块开发建设全面展开。杨家坪商圈板块加快产业升级和形象重塑,有序推动“形象提升十大项目”,九龙滩滨江公园加快推进,华润万象城建成开业,商业体量实现翻番再造,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3%。石桥铺高技术服务板块着力完善功能,加快商圈综合整治,科园路标准厂房地块开发提速,华璞城、浙商大厦等项目基本建成,江厦·星光汇等6个重点项目动工建设,高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35%。九龙半岛高端商务板块突出规划先行,优化城市控规方案,黄桷坪长江大桥、滨江分流道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市第十三人民医院住院综合大楼等项目顺利实施。彩云湖休闲宜居板块强化项目引领,大力实施“退二进三”,盘龙新城初具规模,恒冠钢材市场启动搬迁,彩云湖及桃花溪流域综合整治有序推进,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5亿元。华岩新城板块着力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双提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建设,华岩商业中心、国际酒店用品城等项目加快建设,华岩寺保护性修缮工程全面完成,幸福公园、半山公园建成开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6亿元,宜居新城快速崛起。高新区西区板块重点打造“一区一带”,基本建成“三横四纵”骨干路网,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一期标准厂房建成投用,重庆石墨烯产业园建成开园,引进松录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6家,新唐电手机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6.2%。陶家板块加快以园拓城,商圈路网体系基本形成,九龙节能环保产业园等19个项目动工建设,徐工生产基地二期等24个项目基本建成,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8.7%。西彭板块加快建设六大产业集群,宏钢数控等42个项目加快建设,宁波华翔等16个项目建成投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8.5%。

(二)工业经济发展逆势回升

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2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7%,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41.1%。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平板显示、智能电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形成新增长点,重医生物科技产业园等4个项目加快推进,大面积单层石墨烯薄膜生产线等15个项目建成投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14.8%;汽摩、装备制造、铝加工等传统支柱产业稳步发展,隆鑫宝马850发动机等8个项目顺利推进,庆铃重型车、西南铝22万吨铝熔铸等8个项目建成投产,三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627亿元、增长10.4%。园区主战场地位更加突出。九龙园区坚持分区差异化发展,西彭工业园区巩固延伸产业链条,金凤电子信息产业园加快新兴产业集聚,三大园区累计建成标准厂房73万平方米,新投产项目34个,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8.5亿元、增长21.8%。发展要素保障有力。出台提振工业经济系列政策,兑现产业扶持资金2.7亿元,帮助企业招聘产业工人3.2万人。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助保贷”发放贷款3.2亿元。全力保障能源供给,宝洪220千伏变电站、含谷供水保障工程顺利实施,建成天然气管道130公里。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步伐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60%,第三产业对区级税收贡献率达79%。现代商贸繁荣发展。商圈聚集辐射作用增强,盛世煕街等23个重点商业商务项目加快实施,华润万象城、红星美凯龙等4个项目建成开业,新增大型商业商务面积103万平方米,全区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2613亿元。专业市场分类突破。巴山陶瓷等东城7家专业市场率先优化调整,奥捷五金机电城等西城8个项目顺利推进,4家专业市场实现统一管理,重点专业市场实现交易额640亿元。金融服务稳步扩张。新增金融机构5家,新型金融业实现增加值9.3亿元、增长100%,存贷款余额达3010亿元、增长15%。电子商务初具规模。“重庆造·全球销”跨境电商平台成功落户,电商产业园一期建成营运,“阿里巴巴·高新区产业带”入驻商户800余家,新增电商企业50家。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九龙国际珠宝产业基地列入全市文化产业十大重点项目,成功举办首届中国重庆国际珠宝展览会,黄桷坪新年艺术节等产业节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位居全市前列。旅游品牌释放活力。举办旅游节会17场次,实现旅游接待2800万人次,旅游收入80亿元、增长25.1%。特色产业多元发展。“双软认证”软件企业124家、占全市三分之一,建成总部楼宇3个,引进中介组织1151家,新增服务业企业9178家。

(四)城市开发建设展现新貌

投入资金225亿元,实施重点建设项目55个。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力。新建城市道路22.7公里,在建市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8个。华岩隧道、成渝客专等项目加快建设,中梁山隧道扩容改造工程顺利实施,渝黔铁路货运线建成通车,主城向西通道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轨道5号线及环线、嘉华大桥南延伸段加速推进,石杨路拓宽改造、朝阳路东段等项目启动建设,金建路、华润片区支路等项目建成通车,东城路网更加完善。城市空间拓展优化。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编制东部地区综合交通等专业专项规划31个。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1万亩,完成集体土地征收1.6万亩,供应土地1.2万亩,启动城市房屋征收121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8.1万平方米。查处违法用地1700亩,拆除违法建筑118万平方米。房地产新开工500万平方米,竣工商品房450万平方米,销售商品房441万平方米。城市管理规范有序。深入实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健全创卫长效机制,推进管理重心下沉,科学划分管理区域,升级数字城管平台,城市管理更加规范。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新改建市政道路21万平方米、排水管网10.6公里,新建公交站点24个、公厕31座、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16个,综合整治老旧社区8个,规范便民服务摊区10条,新增停车位7180个,完成华润片区周边建筑外立面整治。石板镇、陶家镇创建国家卫生镇通过技术评估。城市环境持续改善。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环保五大行动,“四清四治”整治污染问题1653个,环保搬迁5家企业,重庆发电厂1号机组、九龙发电厂顺利关停。“煤改气”企业10家,关闭砖瓦窑企业12家,实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23天、增加34天;白含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启动实施,整治彩云湖、华岩湖等湖库6个;建成城市绿道桃花溪段,新改建城市公园5个,新增绿地面积190万平方米。

(五)现代都市农业焕发生机

农业土地规模经营度达36%,农产品优质率、商品率分别达68%、93%。产业特色更加鲜明。“两长廊八基地”都市农业产业带逐步成型,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建设顺利推进,建成科技示范基地500亩,出产优质水果1.3万吨、花卉苗木752万株,新增“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29个,新创建市级农业示范园区1个、全国农业示范基地3个。农业效益更加凸显。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新增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新型股份合作社7个,西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15万吨冻库建成投用,满庭芳合作社跻身全国50佳合作社。农村面貌更加靓丽。编制大溪河度假区及8个特色旅游村规划,完成16个村环境连片整治,推进3个市级和7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白市驿镇获评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陶家镇跻身全国重点镇,金凤镇入列国家级生态镇。综合治理土地4100亩,改造农村危旧房400户,新改建山田路等农村公路40公里,山坪塘三年整治任务一年完成,农村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

(六)改革开放创新取得突破

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区域发展混合动力不断增强。体制机制逐步完善。调整优化高新区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功能板块开发建设管理模式。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区属国企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健全。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PPP投融资模式,支持股权投资企业发展。严控政府性债务规模和风险,债务结构更加优化。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政府试点购买公共服务7081万元,营业税改增值税扎实开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向园区、镇街下放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29项,实施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加快三级服务体系建设,运用群工系统办理事项4262件、办结率99.8%,区行政服务中心启动搬迁,32个部门逐步实现成建制入驻。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新增市场主体2.1万户,总量达11.5万户,均居全市第一。推进机构改革和区划调整,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经验全国推广,卫生计生、商贸外经等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实施,石桥铺街道、华岩镇中梁山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平稳过渡。完成68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确定股份440万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经验全市推广。开放活力明显增强。实施精准招商,引进项目138个、外资企业15家、行业龙头企业5家,实际利用内资401.5亿元、增长22.7%,实际利用外资5.74亿美元、增长19%。鼓励企业加快“走出去”,6家企业新三板挂牌交易、数量居全市第一,渝隆集团在香港设立全资子公司,区属国企成功发行公司债券32亿元,企业对外投资逐年增加。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新增年出口超千万美元骨干企业3家,7家企业荣获国际知名品牌称号,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2.8亿美元,获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交通用铝等平台建设提速,西城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大力助推企业创新,组建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联盟5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6家、高新技术产品203个、重点新产品108个,均居全市第一;新增市级科研平台11个,获市级科技进步奖18项,新增授权专利3462件、驰名著名商标16个、名牌产品31个,2家企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企业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七)民生事业发展成效显著

财政投入民生资金51.4亿元,扎实办好22件民生实事,社区便民商业设施建设等8件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免费就业培训5400人次,新增微型企业1042户、带动就业5000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9.8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87.1万人,征收社保基金40.5亿元;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发放各类救助金1.1亿元。竣工安置房35万平方米,公租房新签约入住居民3200户;解决房屋办证遗留问题392件、133万平方米;城市供水一户一表改造4.2万户,改造老旧电梯122台。教育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滚动实施教育十大建设项目,新建改建铁路中学等中小学16所,新增社区学校6所,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65%,重点本科上线人数增长率连续三年居主城第一,社会培训机构清理整顿工作受到市政府肯定,谢家湾小学课改经验全国推广,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卫生计生工作改革提质。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经验被世界银行宣传推广,在全市率先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渝州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华岩镇卫生院投用,区二院成功创建国家二甲综合医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提高13.4%,药品零差率销售让利群众977万元。稳妥推进“单独两孩”政策,计划生育奖励扶助4.3万人。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扎实推进,建成区青少年宫,举办群众文体活动350场次;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培养输送体育人才72名,获市级以上重大赛事奖牌210枚。

(八)深化平安建设扎实推进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全面推进平安建设,群众安全感指数达93.3%,超出全市平均水平、居主城前三。基层基础持续夯实。完成第九届村(居)换届选举工作,精简社区行政事项152项,社区工作者待遇明显改善,新增社区服务用房5500平方米,村(社区)便民服务站覆盖率100%、规范率87.5%;落实村(社区)服务群众专项工作经费3640万元,40个便民服务平台和社工组织进驻村(社区)。黄桷坪街道成功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公共安全保障有力。深入推进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和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1.2万项,销号挂牌重大安全隐患9个,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完成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工程建设,创建应急规范化镇街7个。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推行依法逐级走访和网上信访代理,重点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0%,上级交办重点信访案件和疑难信访案件全部办结。建立31个法律援助工作站、1个少数民族维权站,人民调解成功率达98.5%。健全网格化巡逻、重大事件预警机制,组建专职巡逻处警队,设立二郎派出所,新建治安岗亭68个,八类暴力案件和110刑事警情分别下降20.6%、18.2%,命案侦破率保持100%。

(九)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五个专项行动”和“十一个专项整治”,区政府党组33项整改任务全部完成。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按时办结281件人大代表建议和301件政协提案。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集中清理规范性文件22件、废止8件。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依法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万条,妥善处理依申请公开22件。全面推行无纸化协同办公平台和会议系统,文件、会议分别减少10.2%、22%。推进公务卡改革,规范公务用车管理,严控因公出国出境,“三公”经费持续下降。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秩序,国有投资工程类项目公开招投标率达97.7%,实施集中交易项目449宗,增收节支9287万元。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审计监督,强化行政监察,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26件27人。

老龄、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工作得到加强,外事、侨务、机关事务、民防、消防、双拥、档案、修志、保密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圆满完成对口帮扶云阳县、贵州大方县、西藏类乌齐县年度工作任务。实施加强民族宗教基层基础工作试点,顺利完成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启动编制“十三五”规划。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的发展思路在改革创新中更加清晰,综合实力在转型发展中持续增强,干部队伍在干事创业中不断成长,经济发展逆势上扬,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这些成绩的取得难能可贵、实属不易,这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高新区引领示范、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广大人民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及各界人士,向驻区部队官兵、离退休老同志和中央、市级驻区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我区正处在深化改革开放、稳定经济增长、转换发展动力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一是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传统产业结构不优、增长乏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支撑作用不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迫在眉睫。二是板块发展不平衡,东城再造提质还不够均衡,西城开发提速还不够明显,亟待统筹发力、整体推进。三是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加剧,能源供需尚有结构性矛盾,开发建设用地日趋紧缺,资金保障和债务风险防控的压力增大。四是改善民生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公共配套服务功能尚不完善,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个别领域矛盾相对突出。五是政府自身建设有待加强,依法行政能力还需提高,加快转变职能和提升效能十分紧迫,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仍需巩固。我们一定要直面这些困难和问题,积极创造条件,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5年主要工作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改革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综观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重庆处在爬坡上坎的攻坚期,发展的潜力与压力不断积累,机遇与挑战并存。面临新常态,九龙坡区处在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战略定位,咬定目标不放松,解决问题不懈怠,积极主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融入新常态;我们必须低调务实、少说多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思路和办法,努力开创干事创业的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机遇,以“稳中求进、转型提质”为总基调,坚持改革统领全局、创新驱动发展、开放促进转型,深入实施“东城再造提质、西城开发提速”发展战略,全力开展“功能板块建设提速主题年”活动,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统筹推进“新四化”发展,充分发挥高新区引领作用,着力转换和增强发展动力,着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争当“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排头兵,勇创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模范区,努力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综合各种因素,建议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总量突破千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主要污染物减排达到国家约束性要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

实现全年目标,要牢牢把握“四个坚持”毫不动摇:

坚持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动力源泉。改革开放是最大的发展红利,创新驱动是最大的发展动力。我们要用改革的思路、开放的视野和创新的办法,集中力量解决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的发展问题,切实增强区域发展动力。

坚持把推进依法治区作为加快发展的必备保障。法律是治国重器,良法是善治前提。我们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努力营造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环境,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科学发展的实现路径。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要从顶层设计入手,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限制开发黄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坚持把社会民生改善作为和谐发展的根本目标。民生既是发展的出发点,也是发展的落脚点。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统筹做好各项民生工作,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发展成果。

今年,要努力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提速功能板块建设

坚持强统筹、重协同,都市功能核心区突出现代服务业主导发展,都市功能拓展区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杨家坪商圈板块深化“三区两带”联动发展,加快商圈北拓西进南扩,优化完善路网,建设商圈北二环道路,启动新华村1号地块开发,盛世熙街等项目建成开业,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石桥铺高技术服务板块加快建设特色楼宇经济高地,启动打造火炬互联网产业园,中机建筑科技大厦等项目加快建设,高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30%,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九龙半岛高端商务板块完成城市整体控规设计,推动九龙港搬迁,启动川美老校区、邮电支路艺术街改造,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彩云湖休闲宜居板块加快打造五大片区,推动绿云石都、新世界石材等专业市场调整搬迁,高新区总部经济楼、九龙科创中心建成营运,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华岩新城板块加快建设复合型聚居区,完成快速路二纵线征地拆迁和华福路综合改造,建成民安华福公园,提速九龙园B3区产业集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3.5%,旅游收入增长20%。高新区西区板块集聚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力争引进主导产业项目20个以上,推动石墨烯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初具规模,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增长40%。陶家板块加快“一圈两区”融合发展,完善商圈骨干路网,基本建成特澳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等27个项目,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8.5%。西彭板块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优化“一支柱五主导”产业布局,建成东鹏饮料基地等34个项目,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8.5%。

(二)强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坚持扩规模、提质效,加快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长点。强化运行调度,加快园中园建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展开布局、延伸链条、做大规模,推进海润节能等23个项目签约落地,植恩药业等20个项目加快建设,韩国莱斯康电池等6个项目建成投产。平板显示、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200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金凤电子信息产业园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亿元、增长120%。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汽摩产业,加快庆铃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推动LED汽车灯具生产线等7个项目投产达产;拓展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加快含谷高端装备产业园建设,支持梅安森总部基地等10个项目加快建设;打造铝产业集群,加快建设铝熔铸产业园,推动中铝萨帕特种铝型材等8个项目加快建设。九龙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5亿元、增长15%;西彭工业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3亿元、增长20%。着力发展低碳工业。严格环保准入门槛,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完成重庆汽车标件厂等企业环保搬迁,支持佳通轮胎等企业清洁能源改造,实施巨创新能源设备等十大技改项目,力争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5%以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大中小企业金融扶持力度,发展速度高于全区经济增速。

(三)聚力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坚持优载体、提能级,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含金量。提升商业实体能级。强化商圈集聚辐射功能,推进创意商圈、智慧商圈、休闲商圈建设,商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区比重达90%。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优化专业市场布局,东城启动2家关闭搬迁、4家升级改造,西城推进赣江五金机电城等9个项目建设,推动专业市场现代化管理。重点发展高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医疗保健、养老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新增服务业企业5300家。扩大现代商贸规模。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开发建设品质商务楼宇20栋,美每家华龙城等总部经济项目竣工开业。提速通用·时代港湾等15个项目建设,建成小时代天地等15个项目,新增大型商业商务面积181万平方米,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增长13%。多元发展新兴业态。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力争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3%。加速线上线下融合,做强“重庆造·全球销”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成电商产业园二期,引进电商龙头企业1家。培育壮大文创产业,做靓文化节会品牌,实施皇庭珠宝城等5个项目,文化产业增加值居全市前列。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启动寨山坪旅游度假区建设,推动华岩风景区提档升级,全区实现旅游接待3100万人次、旅游收入力争过百亿元。培育特色夜市经济,打造3条市级夜市街区,建成九龙滨江夜市经济带。

(四)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城区

坚持塑形象、提品质,打造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魅力都市。优化空间开发格局。深入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深化“退二进三”规划研究,启动编制“四山”管制区产业发展规划,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等专业专项规划,加快东城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新增建设用地指标7000亩,完成集体土地征收1万亩,供应土地1.2万亩。加快通道路网建设,推进华岩隧道及九龙坡至永川高速公路建设、中梁山隧道扩容改造,推动渝黔客运线、重庆西站综合交通枢纽、轨道5号线及环线建设,成渝客专建成通车;完成石杨路改扩建、嘉华大桥南延伸段二期工程,推进快速路一纵线、二纵线等项目建设,启动改造谢家湾立交。新开工商品房500万平方米,竣工450万平方米,销售485万平方米,完成房地产投资320亿元。完善服务管理功能。构建新型城市管理体系,巩固创卫成果,高标准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分类实施“两违”整治,查处违法建筑50万平方米、违法用地1000亩;综合改善人居环境,改造市政道路15条,新建排水管网4公里,新建人行天桥、地下通道5个,新增停车位3000个,整治老旧社区10个,城市供水一户一表改造2万户,棚户区改造17万平方米,完成城市房屋征收80万平方米。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一江两山四河”生态走廊,从严整治重点污染问题。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按期关停重庆发电厂和8个砖瓦窑企业,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223天以上;完成彩云湖、华岩湖整治,推进白含污水处理厂扩建,城镇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强化交通噪声和建筑施工管理,确保声环境质量优于国家控制标准;建设城市绿道3.4公里,新建公园5个,新增绿地面积40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保持稳定。

(五)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坚持创特色、增效益,全面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壮大特色效益农业。大力发展优质花果、农产品深加工、生态休闲三大产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建设,新建特色效益农业基地2000亩,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5个,农业土地规模经营度达38%。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增新型股份合作社5个、龙头企业5家,精心办好“走马观花”等节会,带动周边群众增收;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三权”抵押融资,非农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达82.5%。塑造农村风情风貌。编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注重农房建筑风貌,深度融合发展以西彭真武宫村、白市驿高峰寺村、金凤九凤村为代表的“美丽乡村”三大片区;启动旅游特色村建设,整合休闲观光农业资源,唱响乡村旅游“四季歌”;改造农村危旧房200户,改扩建农村公路40公里,加强农村人饮工程、山坪塘管护,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六)不断增强改革创新动力

坚持推改革、敢创新,全力打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竞争力。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编制全面深化改革中长期规划,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升政府采购效率,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试点财政经营性资金股权投资管理,完善政府性债务管控及风险预警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多元化渠道,力推PPP投融资模式;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区属国企改革,鼓励区内投融资平台走出去参与市场竞争,力争1-2家民企上市。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五化”打造三级服务体系,完成区行政服务中心搬迁,行政审批事项入驻率达90%,窗口即办率达60%、办结率达90%。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积极承接市教委直属学校管理体制调整;健全基层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全面实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序推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夯实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区基础,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五大重点任务和八大工程,全面推进科技、产业组织、商业模式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推进重庆科技服务大市场等平台建设,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8.6件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6%。强化高新区龙头引擎作用。东区集聚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现代商贸商务业,加快建设软件、大数据等楼宇产业园;西区加速完善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增长22%,高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20%,科技创新能力保持全市领先。

(七)纵深拓展对外开放格局 坚持提高度、拓广度,着力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发展口岸经济。依托高新区及园区开发开放平台,主动对接全市服务贸易五大专项,积极承接“渝新欧”铁路口岸外溢功能,加快白市驿货物枢纽建设,推动口岸与产业发展互动,完善贸易供应链体系,支持西部冷链物流中心发展进口冷链食品口岸贸易,力争设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等进出口产品分拨中心,打造1-2个进口商品集中展示交易区。强化集群招商。构建板块招商和专业招商联动机制,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服务。瞄准前沿优势产业,加快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强化以链招商和中介招商,力争引进外资企业10家、行业龙头企业5家,实际利用内资400亿元、外资5亿美元。深化经贸合作。扩大对外交流,推动友城建设,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强化外贸优势,培育本土跨国企业,鼓励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和投资,加大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财政补贴,新增年出口超千万美元骨干企业3家,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4亿美元。壮大服务外包产业,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9000万美元。

(八)切实促进社会民生改善

坚持办实事、增福祉,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区人民。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积极就业创业政策,开展就业培训5100人次,新发展微企800户以上、带动就业4000人以上。实施社会保险全民参保,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推进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衔接转移工作。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阳光低保,积极发展残疾人、老龄和慈善事业,确保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强化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竣工安置房30万平方米。优化城乡公交线网,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巩固提升高中教育,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支持发展民办教育和高等教育,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学校;强化学校基本建设,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同步覆盖,新建续建杨家坪中学彩云湖校区、陶家小学等10所学校,建成渝高中学二郎校区等6所学校。提高健康服务水平。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筹资标准;启动区精神卫生中心迁建和金凤镇卫生院改扩建,推进高新区人民医院改扩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2‰以内。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健全公共文体服务体系,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推动 “一镇一品、一街一品”创建,蓬勃开展群众文体活动,举办区第十届运动会;保护开发抗战工业遗址群和玉龙旧石器遗址,启动建设西城文体中心和白市驿群众文化活动中心。

(九)稳步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坚持夯基层、固基础,不断巩固安定有序的社会局面。加强基层依法治理。强化村(社区)自治功能,建立和规范基层利益协调管理机制,完成加强民族宗教基层基础工作试点;完善村(社区)便民服务体系,推进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社会组织发展和管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健全矛盾纠纷三级联动排查化解机制,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引导群众合理合法表达诉求;加强特殊群体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推进全民普法守法,广泛开展法律“八进”活动。全面深化平安建设。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建立行业退出机制;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创建8个应急管理规范化镇街;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村(社区)专职巡防队伍建设,坚决防范、打击重大恶性案件和暴力恐怖犯罪,群众安全感指数保持在90%以上。

(十)扎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坚持转职能、提效能,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依法全面正确履行职责。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依法理清行政机关职能职责权限,大力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向社会公开、专家咨询论证、社会公示听证制度,增强法律顾问作用,建立过程监督及跟踪纠错机制、责任倒查及终身追究制度。强化规范性文件清理、修订、废止工作。坚持公正文明执法。整合执法主体,推进执法重心和执法保障向基层下移,探索综合执法,规范委托执法,推动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严格执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推行执法公示,规范执法行为。深入推进政务公开。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运用信息化技术促进政府工作流程再造,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行政效能。切实加强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市委七项要求和区委二十条实施意见,严治干部作风突出问题,严控节庆论坛展会活动,全面实施公务卡和公务车改革,“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机制,加强标前标后监管。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科学有效预防腐败,坚决惩治腐败,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

各位代表,新常态赋予新使命,新常态呼唤新作为。新的一年,面对全区转型发展的新任务、功能板块建设的新要求、百万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市委四届五次六次全会和区委十一届六次七次全委会精神,以更大的决心、更足的劲头、更实的举措,创新开拓、真抓实干,为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和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2015年天津滨海新区政府工作报告

张勇作天津滨海新区政府工作报告 (摘要)

发布时间:2015-01-15

一、2014年工作回顾

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预计天津滨海新区全区生产总值9000亿元,增长15.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3万亿元,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8亿元,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80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7亿元,增长3%;实际利用外资123亿美元,增长12%;实际利用内资892亿元,增长20%;外贸进出口总额959亿美元,增长6%,其中出口329亿美元,增长5.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12%。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节能减排完成目标任务。

2014年是滨海新区第二届人民政府履职的第一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和区委二届二次全会的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力打好开发开放攻坚战,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

过去一年,面对各类风险和困难叠加的复杂局面,我们沉着应对、凝心聚力、接续奋斗,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主要指标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预计全区生产总值9000亿元,增长15.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3万亿元,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8亿元,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80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7亿元,增长3%;实际利用外资123亿美元,增长12%;实际利用内资892亿元,增长20%;外贸进出口总额959亿美元,增长6%,其中出口329亿美元,增长5.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12%。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节能减排完成目标任务。

坚持开发先导 功能区建设增创新优势

张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七大功能区发挥主战场和主力军作用,立足功能定位,突出产业特色,开发建设与招商引资同步推进。开发区主要指标连续多年在国家级开发区中位列第一,现代服务产业区服务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南港口岸开放获国务院批复。保税区航空物流区启动建设,空客中国总装线二期合作协议签订,航天航空产业加速聚集。滨海高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启动。东疆保税港区初步建成北方国际商品进口基地、高端航运物流基地、国家租赁业创新示范基地,第一艘国际登记船舶落户。中新天津生态城被批准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3D影视园、妈祖文化园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临港经济区智能装备和海洋经济板块成为新的增长点,工业区与港区一体化联动效应初步显现。中心商务区生产总值实现倍增,宝龙国际中心、深福保大厦等10栋楼宇竣工,区域形象全面升级。

坚持实体经济方向 产业水平实现新提升

张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全年实施重大工业项目286个,大众变速箱等68个项目竣工投产,天冠能源等103个项目开工,腾讯数码云计算基地等115个项目加快建设。八大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显著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成功实施40项自主创新重大项目,飞腾CPU、海燕水下滑翔机等高端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成功研发国内首款28纳米手机芯片。新增48个国家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和12个市级工程中心,市级以上研发中心达到354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854家、小巨人企业218家。申请专利1.8万件。现代服务业增势强劲。天津港货物吞吐量5.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430万标箱;机场旅客吞吐量1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5万吨。新引进中集物流、神州汽车租赁等18个总部项目,总部企业超过260家。亿元楼宇达到12个。方特欢乐世界、东方书画院等一批项目竣工运营,高银1

17、东疆游艇俱乐部等一批项目顺利推进。全年旅游接待量2200万人次,举办大型展会85场。现代都市农业加快发展,新增设施农业3026亩,16个市、区农业园区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坚持以改革促开放 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

张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实施综合配套改革第三个三年计划和金融创新第二个专项方案。天津股权交易所累计挂牌企业超过500家,融资总额突破300亿元。新增3家上市公司、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融资租赁继续领跑全国,新增企业200家。新组建3家村镇银行。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政策全面推广。中新天津生态城试点跨境人民币业务,使用境外人民币20亿元。开展航运金融、期货保税交割、保税展示交易、动产权属登记等业务试点。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完成550多家企业清产核资和调整重组,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供热集团等10家一级企业集团。启动京津冀通关一体化试点,“三个一”通关模式成为贸易便利化新亮点。完成功能区和街镇整合。创新行政审批模式,成立行政审批局,将原由18个部门管理的216个事项集中统一管理,实现“一颗印章管审批”,审批效能全国领先。封存的109枚印章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下移行政执法重心,成立18个街镇综合执法大队,设立两级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实现了“一支队伍管全部、管到底”,改革经验全市推广。

坚持建管并举

美丽滨海建设呈现新面貌

张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全面实施“美丽滨海·一号工程”。投入700亿元,建设74个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天津港新增码头岸线69.1公里、泊位71个,完成30万吨级深水航道二期工程。滨海国际机场T2航站楼、地下交通中心、地铁2号线机场延伸线投入使用。集疏港铁路进港三线、南港铁路加快建设,京津城际延伸线、于家堡高铁站基本建成,轨道交通B1线前期工作启动。西外环高速、津汉高速、津港高速二期快速推进,海河隧道竣工。实施新北路、津沽一线、集疏港二三线立交等一批项目拓宽改造。新建、改造乡村公路50公里。积极推进“四清一绿”行动,完成空气污染治理任务270项、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88个,治理河道152公里,清整村庄91个,新建提升绿化560万平方米。启动大港地区空气异味综合治理。港东新城污水处理厂试运行。官港郊野公园对外开放,独流减河郊野公园一期、北三河郊野公园起步段和响螺湾彩带公园二期工程全面完成。搞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整修提升25条道路、20个社区,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坚持社会事业优先 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效

张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加快推进“十大民生工程”,建设50个重点项目,对接公共服务优质资源,补齐社会发展短板。建成天津师大滨海附小、大港福春园中学和汉沽三中,天津实验中学滨海学校、南开中学滨海生态城学校建设进展顺利,耀华中学滨海学校落户中心商务区。完成54所学校现代化达标提升改造。新增2所特色高中校。启动职业院校布局调整,建成2个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第五中心医院建成三级甲等医院,被授牌为北京大学滨海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空港国际医院、中新生态城医院、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一期工程等项目主体竣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开工建设。市肿瘤医院滨海分院完成选址,滨海中医院落户北塘。新引进3家高端民营医疗机构。实施了20项妇女儿童惠民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45元。新建扩建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启用58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成194个健身路径,成功举办5项全国性赛事,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改造5个文化场馆,建成10个全国一级街镇文化站。创建107个市级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区。

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新增就业13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062人,帮扶1682名困难人员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3%。社保联动机制不断完善,职工参保率达96%。开展系列救助、慈善活动,发放各类救助金8600余万元。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100套。新开提升公交线路40条,投入节能环保车327部。第一老年养护院建设进展顺利,第二老年养护院主体封顶,贻芳托老所、大港老年大学基本建成,新建民办养老机构6家,发放各类涉老资金2000万元。11个街镇服务中心建成使用,新建提升173个社区服务站,建成示范社区20个。

坚持依法行政 政府建设得到新加强

张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自觉接受监督,及时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各类建议、提案全部办复,满意率达到99.4%。健全政民零距离、区长热线、区长信箱等沟通平台,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完善“五位一体”大调解机制,落实领导包案制,妥善处置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推动法律服务向社区延伸。扎实推进平安滨海创建活动,创新“显性用警”模式,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成立街镇公共安全办公室,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得到全面加强。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双拥、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取得新成绩。严格落实“八项规定”,狠刹“四风”,加强重点工程审计监察,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张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过去的一年,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在新起点上攻坚前行,向着实现国家战略定位迈出了坚实步伐。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区人民万众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 张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有不小差距。主要是:思想还不够解放,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魄力还不足,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有待进一步加强;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还没有解决,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创新创业环境有待优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需要加大力度,发展潜能需要进一步释放;还存在一些民生短板,一些特殊群体生活比较困难;基层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城市管理、社会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政府自身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有的部门和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四风”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5年主要工作 2015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十届五次、六次全会部署,按照区委二届三次全会、区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打造经济和城市两个升级版,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加快建设法治滨海,显著改善民计民生,为加快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推动新区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打下坚实基础。

2015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确保完成“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目标任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外贸进出口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12%。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2015年是滨海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新区发展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京津冀协同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一带一路”战略五大机遇叠加,为全面加快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积蓄了巨大能量、注入了新的动力。区委二届三次全会和区经济工作会议对推进依法治区、提升开发开放层次作出全面部署,明确了“三步走”战略的目标。我们一定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敢于在深化改革中破除障碍,勇于在激烈竞争中抢占先机,善于在加快发展中攻坚克难,以更大的勇气、智慧和魄力,全力打好开发开放攻坚战,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

2015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

2015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十届五次、六次全会部署,按照区委二届三次全会、区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打造经济和城市两个升级版,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加快建设法治滨海,显著改善民计民生,为加快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推动新区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打下坚实基础。

2015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15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确保完成“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目标任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外贸进出口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12%。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进一步提升功能区发展水平

张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坚持拓展空间与提升功能并重,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提高产业聚集度,打造强力发展引擎。

开发区深入实施制造业倍增、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和现代服务业跃升计划,加快推进南港工业区开发,促进一汽大众整车厂等重大项目开工。保税区、东疆保税港区、中心商务区全力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努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开放平台、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保税区着力搞好营运、结算、维修、检测、市场五大中心建设,加快建设航空物流区,做强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东疆保税港区加快推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拓展融资租赁领域,打造北方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区域定价中心。中心商务区积极吸引优质总部资源,努力成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核心区和北方高端服务业聚集地。滨海高新区围绕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推进未来科技城和京津合作示范区起步区建设,培育壮大光热发电、信息安全、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中新天津生态城有序推进中部片区、生态岛片区建设,抓好国家海洋博物馆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临港经济区开工建设智能装备产业园,壮大海洋经济板块,打造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集群。

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张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落实“大项目好项目攻坚年”部署,实施“十百千”工程,加快建设20个百亿元级、200个十亿元级、1000个亿元级重点项目,夯实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市农业互促共进、同步提升的实体经济体系。

做强高端制造业。进一步升级传统制造业,引导重点企业广泛利用物联网、智能化技术及清洁生产技术,加快智能化、低碳化改造。推进产业链延伸,引进培育补链企业,打造航天航空、汽车、新能源等一批全产业链集群。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带动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升级。瞄准国际产业前沿,重点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大型智能工程机械、工业机器人等尖端项目,培育引领新区未来发展的核心产业。鼓励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制造业集约化水平。注重质量和品牌建设,着力培育壮大名牌和拳头产品。

做大现代服务业。完善重点商业设施,加快建设周大福商业中心、神州通数码广场等商业载体,促进SM滨海第一城、于家堡商业街等开业。积极发展港口物流,支持建立各类保税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大力引进船代、货代、航运保险等专业服务机构。推进金融业跨越发展,以产业金融、互联网金融等为突破,对接全国性金融资源,鼓励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设立保理、离岸金融等专业分支机构,以及数据中心、清算中心等专业化后台服务部门,使金融业尽快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着力引进综合型、功能型和区域型总部,促进总部企业快速聚集,继续培育一批亿元楼宇。搞好方特欢乐世界二期、新东方文化广场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推动A级景区创建工作,进一步推广五大主题旅游线路,打造优质旅游品牌。组建大型专业会展企业集团,提升十大品牌展会知名度。 做精街镇经济。按照“一街一特色、一镇一品牌”的思路,加快推进街镇产业改造升级。街镇工业小区以科技型中小企业、小微企业为主体,以服务大项目、大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加工制造、配套生产、物流服务业。提升城区街道商贸服务模式,发展大型超市、购物中心、名品旗舰店、步行街等多重业态,形成一批现代气息浓郁的消费中心、休闲中心、娱乐中心。加强农业科技园、示范园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品牌农业、休闲农业,壮大葡萄、冬枣、食用菌、海淡水养殖等特色产业链,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张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坚持改革与开放协同推进,适应战略叠加、政策叠加、功能叠加的新要求,深入探索综合配套改革和开发开放新举措,构筑体制机制新优势。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行政审批工作机制,进一步梳理审批权力清单,合并简化审批事项,实施审批流程标准化管理。完善街镇综合执法体制,实现行政执法监督平台上线运行,实施执法效果网上考核,推动全方位动态监管。创新市场监管模式,整合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等市场监管职能。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健全政府全口径预算管理,建立跨预算平衡机制,推进国库现金存储管理改革。理顺新区与功能区财政体制。编制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防范财政金融风险。加快建设企业综合信息平台,建立覆盖全区的社会信用体系。探索居民自治与社会共治有机结合的社区管理新模式。

深化经济领域改革。加快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政策优势,全面推进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监管等领域的制度创新。实施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管理,积极促进投资和服务贸易便利化,推动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检和外管等口岸单位协同配合。深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搭建租赁资产交易平台,推进租赁资产权属登记、租赁资产证券化、租赁资产流转等改革试点。进一步扩大期货保税交割、保税展示交易、境外人民币融资等业务规模。加快国有经济改革,推进国有企业从一般竞争性领域有序退出,全年退出企业150家以上。完善国资监管制度,规范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增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投融资能力,实现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进一步落实民营经济发展政策,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全方位扩大开放。实施“大招商”系列举措,赋予投资促进中心全新职能,组建高水平专业化招商队伍,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协同招商。设立招商专项奖励资金,落实招商引资激励办法,最大限度激发招商引资积极性。主动置身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充分发挥港口、土地等要素优势和先行先试政策优势,积极承接首都功能转移,推进与周边地区的深度合作。推动无水港扩容升级,促进口岸、保税等功能向内陆腹地延伸。创新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机制,密切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参与境外投资和资源开发,加快建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

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张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广泛聚集国内外创新资源,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搞好顶层设计,探索构建全区统一的创新创业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落实柔性引进人才政策,推动京津科技合作带建设,建设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战略高地。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引导资金,加大金融对创新创业支持力度,引进更多风险投资机构、中介机构,打造一批创新创业的加速器。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培植创新文化,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勇于创业,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氛围。

促进创新型企业加速聚集。支持各类人员创办领办科技企业,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000家。继续实施“一企一策”帮扶措施,落实成长路线图计划,新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120家。进一步增强孵化器服务功能,创新孵化形态和运营机制。新增各类孵化器5家以上,新增孵化面积20万平方米。

继续实施重大创新项目。在大数据、3D打印、机器人、集成电路设计、生命科技等领域,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完善“杀手锏”项目库,对入库企业和产品给予优先支持,新增“杀手锏”产品30个。鼓励企业及研发机构承担国家、市级自主创新重大项目。

充分发挥创新平台作用。推动各类创新平台开放共享,降低研发转化成本。继续吸引知名高校、大院大所、行业龙头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新建研发中心20家。支持40家企业新建或提升研发平台。加强与国家部委的合作,组织开展重大科技成果对接活动,推进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全年转化项目100个,完成技术交易合同登记85亿元。申请专利2万件。

进一步搞好美丽滨海建设

张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深入实施“美丽滨海·一号工程”,增强功能,突出特色,提升内涵,全面建设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打造核心标志区。坚持统筹规划、统筹实施,以中心商务区为主体,向西连接解放路商圈,向北连接MSD,按照金融、商务、行政三大服务中心功能聚合的要求,全面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形象品位,加快形成产业高端化、功能国际化、生活品质化的核心标志区。深化城市总体设计,注重标志性建筑群、城市空间、天际线之间的协调,突出河海都市风格。科学整合核心区交通体系,做到地上交通与地下交通有机衔接、轨道交通与城市快速公交无缝换乘。高标准建设灯光夜景、亲水岸线,打造沿河景观带。引进建设高端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增强吸附功能。

提升城市载体功能。完善集疏运体系,建成进港三线、集装箱中心站,形成北部货运铁路环线。加快南港铁路、西南环线建设进度。京津城际延伸线、于家堡高铁站投入使用。开工建设轨道交通B

1、Z

4、Z2线。建成西外环高速、津汉高速、津港高速二期,形成全区高速公路环线。完成塘汉路拓宽一期工程,实现核心区主干道路客货运输分离。开工建设于新桥、闸南路桥、第二大街跨京山铁路桥和京津高速辅路。加快推进南疆电厂、华能临港热电联产集中热源建设,提升供热保障能力。调整优化公交线网布局,筹划建设贯通南北的快速公交专线。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城市化,搞好示范小城镇建设。

大力整治市容环境。开展新一轮奋战150天大规模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整修40条道路、10个重点地区、6个街镇中心区域、50个居民小区。搞好郊野公园建设,实施港城大道、西中环等道路绿化工程,全年新建改造绿地500万平方米。深化清新空气行动,推动大港石化脱硫治理和6个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完成建成区燃煤供热锅炉改燃并网。继续搞好大港地区空气异味治理。加强水环境治理,重点治理54个工业污染源,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综合治理中心桥北干渠、八米河等河道排污口,建设十米河水系连通循环工程。新建塘沽、汉沽溶盐池。做好大港垃圾填埋场封场工作。新建改造公厕42座、垃圾转运站2座。在37个村启动生活垃圾收运试点。改造提升环保监测站,实现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联网。继续实施建筑节能改造,建设3个绿色建筑示范区。

进一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张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深入落实“十大民生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力度,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均衡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施42个重点教育项目,建成塘沽云山道学校、新港幼儿园等12所学校、幼儿园,改造提升67所中小学。加快建设耀华中学滨海学校、天津一中滨海学校、天津师大滨海附属学校。完成第二批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提升和普通高中现代化达标创建验收评估工作。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点推行普通高中面向全区招生。推进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建立2-3个校企合作办学项目。积极创建国家社区教育示范区。

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建成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天津医科大学空港国际医院、中新生态城医院,完成塘沽妇产医院和大港疾控中心改造,加快建设滨海中医院、市肿瘤医院滨海分院和大港医院二期工程。建成欣嘉园、新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区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在全市率先启动13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积极吸引高端民营医疗机构落户。全面落实妇女儿童健康促进计划,扎实推进国家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加快120急救中心建设,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争创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繁荣大众文化。加快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成广电大厦,推动文化艺术中心开工建设,改造提升塘沽大剧院、大港图书馆等一批文化设施。精心塑造文化品牌,举办第十届滨海艺术节、第五届国际作家写作营等系列活动。组织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实施滨海文化遗产展示工程。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设40个健身园。继续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和文明单位创建活动。

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张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坚持便民利民惠民,集中力量办好民生实事,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凝聚正能量。

努力扩大就业。全年新增就业13.8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000人。扩大促进就业小额贷款放贷规模,全年力争突破6000万元。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全面加强就业创业培训,重点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能力培训。加快建设就业训练中心,支持民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加强失业预警和动态监测,继续深化和谐劳动关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社保扩面工作,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参保率超过96%,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8%。继续抓好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工作。完善居民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和社保基金社会监督试点工作体系。建立全区统一的救助政策体系,创新慈善救助机制。健全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自然增长机制,落实军转干部、退役士兵安置等系列优待政策。加快第一殡仪服务中心、回民公墓等殡葬服务设施建设改造。 不断改善群众生活。健全工资、薪酬保障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新建3个标准化菜市场,推进便民菜店、早餐、家政服务进社区。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工程、放心工程,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建成第

一、第二老年养护院,开工建设第三老年养护院。开展农村困难老人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补贴试点,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健全残疾人服务和保障体系,建成大港残疾人活动中心。加强社区物业管理,全面完成社区服务站建设改造。切实做好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张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机制,完善程序,严格责任,率先建成法治政府。

全面规范行政权力。坚持科学配权,制定行政权力流程图,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坚持规范用权,建立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完善执法程序,确保执法公正文明。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和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坚持阳光示权,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严格做到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公开,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认真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

全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健全行政决策机制,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率。加强公共应急管理,健全应急保障体系。完善安全生产三级监管网络,重点加强对化学危险品、特种设备、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的安全监管。加强“大调解”网络建设,继续落实领导包案制,积极化解历史积案。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法治氛围。加快推进平安滨海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和侨务政策,做好海外联谊和对台工作。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全国双拥模范城迎检工作。

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以能力建设为中心,通过培养、遴选、选拔等多种途径,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执行力。推行部门绩效管理,科学设定目标考核体系,全面评价公务员履职情况。加强作风建设,从严落实“八项规定”,持之以恒纠正“四风”问题,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继续深化专项整治,强化对公共资源交易、财政资金使用、重大投资项目等重点领域的监管。严格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办各类腐败案件。

第五篇:2015年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节选)

二、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

五、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

立国之道,惟在富民。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

着力促进创业就业。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今年高校毕业生749万人,为历史最高。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鼓励到基层就业。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支持到新兴产业创业。做好结构调整、过剩产能化解中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统筹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落实和完善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政策。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健全劳动监察和争议处理机制,让法律成为劳动者权益的守护神。

加强社会保障和增加居民收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10%。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统一由55元提高到70元。推进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缴费率。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措施,同步完善工资制度,对基层工作人员给予政策倾斜。在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和职级并行制度。加强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让遇到急难特困的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对困境儿童、高龄和失能老人、重度和贫困残疾人等特困群体,健全福利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水平,提升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工资和保障标准等政策受益面广,各级政府一定要落实到位。民之疾苦,国之要事,我们要竭尽全力,坚决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

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要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改革、高等院校综合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落实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完善后续升学政策。

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变,通过对口支援等方式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继续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强特殊教育、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民族地区各类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为切实把教育事业办好,我们要保证投入,花好每一分钱,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

加快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基本实现居民医疗费用省内直接结算,稳步推行退休人员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强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10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破除以药补医,降低虚高药价,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通过医保支付等方式平衡费用,努力减轻群众负担。

鼓励医生到基层多点执业,发展社会办医。开展省级深化医改综合试点。加快建立医疗纠纷预防调解机制。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35元提高到40元,增量全部用于支付村医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便几亿农民就地就近看病就医。加强重大疾病防控。积极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我们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

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等事业,重视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发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作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拓展中外人文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发展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做好2022年冬奥会申办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加快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支持群团组织依法参与社会治理,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设施,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提供关爱服务,建立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制度。提高公共突发事件防范处置和防灾救灾减灾能力。做好地震、气象、测绘、地质等工作。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完善法律援助制度,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把信访纳入法治轨道,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惩治暴恐、黄赌毒、邪教、走私等犯罪行为,发展和规范网络空间,确保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人的生命最为宝贵,要采取更坚决措施,全方位强化安全生产,全过程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减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减少3%左右和5%左右。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推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促进重点区域煤炭消费零增长。推广新能源汽车,治理机动车尾气,提高油品标准和质量,在重点区域内重点城市全面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要全部淘汰。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扩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江河湖海水污染、水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行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做好环保税立法工作。我们一定要严格环境执法,对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对姑息纵容者严问责,使其受到应有的处罚。

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关乎发展与民生。要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积极发展水电,安全发展核电,开发利用页岩气、煤层气。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我国节能环保市场潜力巨大,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

森林草原、江河湿地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绿色财富,必须倍加珍惜。要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拓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办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开展国土江河综合整治试点,扩大流域上下游横向补偿机制试点,保护好三江源。扩大天然林保护范围,有序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今年新增退耕还林还草1000万亩,造林9000万亩。生态环保贵在行动、成在坚持,我们必须紧抓不松劲,一定要实现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永续发展。

热门文章